李鐵 畢愛萍 李克宇 李萌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學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沈陽醫學院在校大學中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20例為實驗組, 另外選擇該校健康大學生2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 實驗組采用強化生活方式方案干預。觀察比較兩組內臟脂肪面積(VATA)、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WHR)、血糖、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情況及血脂水平。結果 干預前, 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VATA、BMI、WHR均有所降低, 對照組VATA、BMI、WHR與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VATA、BMI、WHR均低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血糖、胰島素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及干預后, 實驗組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及干預后, 兩組早期胰島素分泌功能指數(△I30/G30)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兩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TG、T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HDL水平高于實驗組, LDL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LDL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 HDL水平明顯高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大學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效果理想, 可改善其血糖水平, 提高其胰島素敏感性與胰島素分泌功能, 可降低大學生的血脂水平,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生活方式干預;大學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41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 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發病率不斷上升, 并呈現為年輕化發展趨勢[1]。誘發2型糖尿病的因素較多, 遺傳與環境因素均可導致, 且存在相互作用, 存在家族遺傳史、WHR過大, BMI偏高, 均屬于誘發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而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血糖, 至今仍然缺乏治愈的手段, 為此做好糖尿病的預防是非常有必要的[2]。為探究有效的預防方案, 本次研究以沈陽醫學院在校大學中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為研究對象, 對比分析了常規生活與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12月沈陽醫學院在校大學生中20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作為實驗組, 另外選擇同時期該校20例健康大學生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10例, 女10例;年齡19~24歲, 平均年齡(22.3±1.8)歲。實驗組中男10例, 女10例;年齡19~24歲, 平均年齡(22.4±1.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實驗組大學生包括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 符合中心性肥胖標準;對照組大學生為無上述危險因素非肥胖健康大學生;所有受試對象均自愿參與, 并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無任何干預, 實驗組強化生活方式干預, 主要內容如下。①控制飲食。BMI<24 kg/m2的患者熱量按30 Kcal/(kg·d)計算, 重點控制酒精和糖的攝入;而BMI≥24 kg/m2的患者鼓勵他們每個月減體重0.5~1.0 kg, 直到體重達標。②運動干預。采取適當的體力活動, 多種形式, 比如走路、跑步、打球、游泳、跳舞、打太極拳等, 要求1個運動單位/d, >5次/周。③糖尿病健康教育。第1個月2周/次, 從第2~4個月1個月/次, 從第5個月開始3個月/次, 直至1年結束, 健康教育內容遵循2015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VATA、BMI、WHR、血糖、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情況及血脂水平。行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測量0、30 min血糖、胰島素水平;以OGTT試驗測量結果, 計算穩態模型評估HOMA-IR, 以糖負荷后30 min胰島素增值與血糖增值的比值來評估△I30/G30;血脂水平包括TG、TC、HDL、LDL。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VATA、BMI、WHR比較 干預前, 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VATA、BMI、WHR均有所降低, 對照組VATA、BMI、WHR與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VATA、BMI、WHR均低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血糖、胰島素水平比較 干預后, 兩組血糖、胰島素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胰島素水平比較 干預前及干預后, 實驗組HOMA-IR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及干預后, 兩組△I30/G30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干預前, 兩組TG、TC、HDL、LDL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TG、T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HDL水平高于實驗組, LDL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LDL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 HDL水平明顯高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胰島素抵抗是引發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可引發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3-5], 一旦難以克服胰島素分泌的缺陷, 就會導致糖耐量異常的問題, 為此在預防上可從胰島素抵抗角度入手, 維持機體內胰島素含量的正常, 保障血糖的穩定[6-9]。本次研究中, 干預前, 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VATA、BMI、WHR均有所降低, 對照組VATA、BMI、WHR與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VATA、BMI、WHR均低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VATA、BMI、WHR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該方案有助于降低VATA、BMI、WHR。干預后, 兩組血糖、胰島素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其可改善高危人群的血糖水平, 胰島素水平對比也無顯著差異, 則代表其可糾正集體的胰島素代償的問題。干預前及干預后, 實驗組HOMA-IR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及干預后, 兩組△I30/G30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早期大學生的胰島功能仍然處于正常狀態, 在HOMA-IR方面, 雖然干預前后兩組對比均有顯著差異, 但實驗組在干預后胰島素抵抗指數明顯降低, 代表通過強化生活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高危人群的胰島素抵抗問題。干預前, 兩組TG、TC、HDL、LDL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TG、T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HDL水平高于實驗組, LDL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LDL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 HDL水平明顯高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綜上所述, 對大學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效果理想, 但受限于本次研究時間, 數據上優勢仍然未完全體現, 故仍需后期積累樣本, 延長研究時間, 完善研究。另本次研究中也體現出, 減輕大學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胰島素抵抗需要長期進行強化生活方式干預, 必須確保干預的延續性,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方可達到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Giese KK. Adult diabetes mellitus: Thinking beyond type 2. Nurse Practitioner, 2016, 41(5):45-46.
[2] 李玉玲, 劉娟, 景彥勤, 等. 2型糖尿病患病高危個體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效果評價. 糖尿病新世界, 2014(20):69-70.
[3] 耿榮娟, 張慧君. 強化干預對2型糖尿病不同高危人群遠期效果比較研究.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7, 13(1):37-39.
[4] 劉豐兵, 錢敏 . 家庭醫生干預對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響. 上海醫藥, 2016, 37(24):55-57.
[5] 續睿. 芪連抑糖顆粒對干預糖尿病前期的臨床觀察.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18):24-25.
[6] 常全明, 黨英, 奚淑霞, 等. 生活方式干預對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預防效果觀察.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2019(4):279-280.
[7] 陸鳳, 張潔, 何青芳, 等. 浙江省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流行現狀分析.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19, 13(1):30-36.
[8] 常全明, 黨英, 奚淑霞, 等. 社區干預對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為方式的評價.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2019(6):448-449.
[9] 李慧娟. 應用飲食干預影響糖尿?。?型)高危人群生物學血生化指標.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7, 24(22):24.
[收稿日期: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