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敏

【摘要】 目的 探討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96例小兒肺炎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92%,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16±1.52)d、咳嗽緩解時間(3.32±1.58)d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3.68±1.65)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21±2.19)、(5.45±2.21)、(5.58±2.36)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藥貼片穴位貼敷處未見明顯皮疹、瘙癢等皮疹過敏癥狀。結論 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小兒肺炎可明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療效顯著, 且不良反應少, 操作簡單, 值得兒科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小兒肺炎;肺俞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87
肺炎是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病, 常發生于嬰幼兒, 是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我國住院患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嚴重威協小兒健康, 被衛生部(現衛健委)列為小兒四病防治之一, 故加強對該病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西醫治療小兒肺炎的藥物多采用抗生素及對癥治療, 由于抗生素的長期廣泛應用導致耐藥菌增多, 抗生素的敏感度下降, 患兒免疫功能降低, 肺炎的治療效果不十分理想, 且不良反應較多。近年來,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被廣泛用于臨床, 并取得一定療效。本研究通過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小兒肺炎, 取得較好的療效,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小兒肺炎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對照組患兒中女28例, 男20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5例, 女23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 并經納入標準篩選合格者。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1]第7版, 入選病例有發熱、咳嗽、氣促癥狀, 肺部聽診固定中細濕性啰音, 胸部 X 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陰影;病程在2~5 d內;②符合中醫診斷標準, “肺炎喘嗽”范疇, 參考《中醫兒科學》[2], 入選病例多有外感風邪或傳染病史, 以發熱、咳嗽、痰鳴、氣急、鼻扇為主要臨床特征, 病情嚴重時可有高熱不退、面色蒼白、喘促不安, 煩躁不寧等, 肺部聽診可聞及固定中細濕性啰音, X線檢查可有小片狀、斑片狀陰影, 或見不均勻大片狀陰影, 根據血常規及病原學檢查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等;③年齡為1~10歲住院患兒。
1. 2. 2 排除標準 ①重癥肺炎合并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 嚴重心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免疫缺陷病、癲癇患兒;②體質過敏及多種藥物過敏者;③治療部位皮膚炎癥、破潰者。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細菌感染患兒給予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75 mg/(kg·次)靜脈滴注, b.i.d.;病毒感染患兒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 5 mg/(kg·次)靜脈滴注, b.i.d.;支原體感染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干懸混劑10 mg/(kg·次)口服, Q.d., 及序貫治療, 并予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布洛芬退熱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 采用《中醫兒科學》推薦方中藥貼片:白芥子末9 g、川貝末6 g、細辛末2 g, 將其貼至兩側肺俞穴位置, 經導聯與低頻脈沖電治療儀連接, 20 min/次, 1次/d。兩組均治療7 d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1個療程后, 根據臨床癥狀判定臨床療效。顯效:體溫恢復正常, 咳嗽、氣促等癥狀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 X線提示陰影全部吸收;有效:體溫下降或正常, 咳嗽、氣促等癥狀明顯改善, 肺部啰音減少, X線提示陰影較前吸收;無效:臨床癥狀、肺部體征及X線幾乎無改變, 或者病情惡化, 癥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92%,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16±1.52)d、咳嗽緩解時間(3.32±1.58)d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3.68±1.65)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21±2.19)、(5.45±2.21)、(5.58±2.3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1個療程后, 兩組均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藥貼片穴位貼敷處未見明顯皮疹、瘙癢等皮疹過敏癥狀。
3 討論
肺炎是小兒常見病, 嬰幼兒多發, 冬春季節多見, 是由不同的病原體(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癥,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固定性中、細濕啰音, 胸部 X 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陰影。因小兒臟腑嬌嫩, 臟器功能發育未完全, 如治療不及時, 可導致循環、神經、消化系統受累, 出現心衰、中毒性腦病及中毒性腸麻痹等并發癥, 危及小兒生命[3]。傳統中醫學認為, 肺炎屬“肺炎喘嗽”范疇, 該病主要外因為感受風邪, 內因為肺腑嬌嫩。肺主氣, 司呼吸, 開竅于鼻, 外合皮毛, 風邪從皮毛或口而入, 均可犯肺。若邪在肺衛不解, 化熱入里, 煉熱成痰, 痰熱互結, 閉阻肺絡, 肺氣郁閉, 既而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典型的肺炎癥狀[4]。近年來, 小兒肺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 臨床上以感染性肺炎多見, 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主要以抗生素及對癥治療為主, 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其毒性、過敏、耐藥、二重感染等問題也逐漸被關注, 而反復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但可使患兒抵抗力下降, 還可出現耐藥情況, 導致患兒病情遷延、進展, 甚至加重[5]。因此, 選擇及使用抗生素需特別慎重, 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前, 盡可能完善痰液或咽拭子細菌培養。近年來, 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經驗也越來越豐富, 不僅有口服中藥湯劑, 而且有穴位貼敷、針灸、拔罐、電療等外治療法。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是一種集現代科技、穴位、經絡理論相結合的綠色技術, 是集電療、熱療、灸療、藥療為一體的治療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原理為先將中藥制成藥貼, 將其貼在皮膚相應穴位, 在低頻脈沖電流的作用下, 皮膚多肽結構發生變化, 產生生物孔道, 此外, 脈沖電還可產生熱療及電泳, 擴張毛細血管, 提高皮膚通透性, 利于生物大分子藥物及轉運藥物離子植入皮膚, 起到疏通經絡、清熱宣肺、行氣活血的功效[6]。本研究使用低頻脈沖電經皮治療小兒肺炎, 治療時中藥貼片所包含的藥物有白芥子、川貝母和細辛。白芥子入肺經, 具有溫肺祛痰及利氣之功效, 可治寒痰喘咳;川貝母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功效;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竅、溫肺化飲功效。三藥合用, 可起清熱解表、溫肺祛痰、潤肺利氣等作用。治療穴位選用肺俞穴, 中醫經絡學認為, 肺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輸穴, 有傳輸肺氣作用, 對該穴位進行刺激, 具有解表通絡、清熱、宣肺止咳功效[7]。低頻脈沖電經皮給藥治療小兒肺炎的優勢較明顯, 使用該方法時藥物可以不經過腸胃, 不受胃腸道各種消化酶及酸堿度影響, 快速直接從皮膚進入體內, 避免了口服給藥所產生的肝臟首過效應, 從而使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不良反應減少, 并且可以維持持久而穩定的血藥濃度。該療法還可以減少給藥次數, 避免讓患兒口服給藥, 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及安全性[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92%,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16±1.52)d、咳嗽緩解時間(3.32±1.58)d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3.68±1.65)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21±2.19)、(5.45±2.21)、(5.58±2.36)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藥貼片穴位貼敷處未見明顯皮疹、瘙癢等皮疹過敏癥狀。
綜上所述, 低頻脈沖電經皮治療小兒肺炎療效顯著, 具有安全、無創、無痛、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等優點, 值得在兒科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 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174-1180.
[2] 韓新明, 熊磊. 中醫兒科學.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59-60.
[3] 王衛平. 兒科學.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277.
[4] 曾麗韞, 姚桂林. 中藥定向透藥療法輔助治療小兒肺炎療效評價. 黑龍江中醫藥, 2018, 47(6):90-91.
[5] 楊敏飛, 王小云. 中藥經皮穴位導入治療小兒肺炎60例總結. 湖南中醫雜志, 2015, 31(11):101-102.
[6] 王芳. 經皮中藥貼敷輔助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觀察及評估.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184-185.
[7] 郭鸝, 孫燕. 肺俞穴中藥貼敷并經低頻脈沖電治療佐治小兒肺炎289例療效觀察.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0(3):62-63.
[8] 史利軍, 李吉蘭. 中藥經皮給藥臨床應用進展.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4):134-136.
[收稿日期: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