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摘 要】為促進羽毛球運動在男大學生群體中更好開展,選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30名在校男大學生,進行3個月羽毛球運動訓練,對其訓練前后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并比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持拍手大臂圍、胸圍、心率、肺活量、握力等部分體質指標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建議:教練要合理安排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加強身體素質鍛煉的比重;學生要與教練之間多交流多探討,以便更快掌握技術動作及戰術要領;學校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學設施和環境。
【關鍵字】羽毛球運動;體質;影響;男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84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6-015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73
0 前言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的負面影響,“健康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羽毛球運動具有門檻低、易上手、規則簡單、娛樂性高等優點,因其可以鍛煉身體、培養意志品質、陶冶心理情操逐漸成為大眾喜好的運動項目之一。據統計,羽毛球運動在我國已成為除散步跑步之外群眾參與最多的體育健身項目,參與率高達42.6%[1]。隨機選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30名在校男大學生,進行3個月羽毛球運動訓練。對其訓練前后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并比較分析,研究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部分體質指標的影響,為推動羽毛球運動在男大學生群體中的更好開展提供相關數據,有利于促進羽毛球運動在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開展。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 實驗法
1.2.1 實驗對象
隨機選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30名在校男大學生,年齡18-21歲,進行羽毛球運動訓練3個月。對其訓練前后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并比較分析,研究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部分體質指標的影響。
1.2.2 測量指標與方法
本研究測量指標包括身體形態(胸圍、大臂圍)、身體機能(心率、肺活量)、身體素質(握力)等。實施訓練前后對30名男大學生進行統一測量。指標測量方法:(1)大臂圍測量要自然站立大臂放松,用軟皮尺過肱二頭肌最高點為標準。(2)胸圍測量要將上衣脫去,輕松站立(但是要筆直),雙腳并攏,臉向正前方,微微抬起下顎以軟尺過乳頭為標準。(3)安靜心率為安靜狀態下一分鐘心跳次數。(4)肺活量、握力嚴格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要求進行測量。
1.2.3 訓練計劃設計
根據文獻資料、研究內容以及我校學生、場地和器材等實際情況設計以下計劃:
(1)訓練時間每周五下午5點到6點;每周六、周日上午9點到10點。
(2)熱身部分(10min):利用羽毛球專業的熱身操進行熱身。
(3)基本部分(40min):第一個月為前場球(搓、勾、推)多球、簡單的全場步伐訓練;第二個月為中場球練習、后場球練習、全場多球練習以及每周日的專項素質練習(包括蛙跳、立臥撐、往返跑及手臂力量練習);第三個月:進行組內的單打雙打對練、比賽以及每周日的專項素質練習。
(4)結束部分(10min):放松按摩、平抽快擋等放松動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訓練前后大臂圍、胸圍指標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1 大臂圍、胸圍指標結果分析(M±SD)? ? ?n=30
注:M:均值;SD:標準差。*表示具顯著性差異,P<0.05。
大臂圍能反映出上肢肌肉發展程度,羽毛球運動中持拍手處于不斷的揮拍運動,能讓持拍手的肌肉得到充分鍛煉。研究表明訓練前大臂圍均值為29.55cm,訓練后為31.59cm,大臂明顯增粗,說明肌肉得到發展。經計算得│t│=2.5859>t0.05/2(58)=2.0,p<0.05,羽毛球訓練對男大學生的前臂肌肉力量發展有顯著的效果。分析其原因:羽毛球運動中任一次擊球都需要持拍手快速揮動球拍,特別是高遠球、平高球、后場抽球、大力扣殺,都需要持拍手發揮巨大力量。所以通過為期3個月的羽毛球訓練,可以使男大學生持拍手大臂圍的平均數、標準差在訓練前后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胸圍可以反映胸廓、胸肌發育程度,一定程度的影響肺活量。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胸大肌的要求高,研究結果表示訓練前胸圍均值為84.49,經過短短3個月訓練達到87.45,經檢驗經計算得│t│=2.2566>t0.05/2(58)=2.0,p<0.05,羽毛球訓練對男大學生胸圍增大有顯著效果。分析其原因:在平時生活中,大學生由于缺少專業指導和相關的運動知識。所以,通過為期3個月的羽毛球訓練,可以使男大學生胸圍的平均數、標準差在訓練前后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2.2 訓練前后心率、肺活量指標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2 心率、肺活量結果分析(M±SD)? ? ?n=30
注:M:均值;SD:標準差。*表示具顯著性差異,P<0.05。
心率可以反映心臟的射血功能、氧運輸功能、以及心儲備能力,心率較低是良好的心血管功能的表現。從表2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對減慢男大學生的安靜心率有顯著意義,經計算得│t│=2.026>t0.05/2(58)=2.0,p<0.05。分析其原因:羽毛球運動需要不斷地在羽毛球場地中做往返跑,所以對體力的要求高,大學生在平時的訓練比賽無形中得到了鍛煉。其次,每周的訓練安排了3次的訓練,強度大,學生們積極性也高使體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通過為期3個月的羽毛球訓練男大學生的安靜心率顯著降低。
肺活量是綜合評價肺通氣功能的一項簡易指標,從表2中數據顯示:訓練前平均肺活量為3658,訓練后增大到3943。經計算得│t│=2.0328>t0.05/2(58)=2.0,p<0.05,具有顯著差異。分析其原因:羽毛球運動是以技能類主導性隔網對抗的有氧項目,各種羽毛球技術動作的練習和羽毛球比賽,都需要通過不間斷的前后場來回跑動去完成。而跑動可使大學生的呼吸得到增加,由于吸氣時胸廓充分擴展,使更多肺泡擴張而吸入更多氧氣,同時吸氣時胸廓盡量壓縮,排除更多C02,因此通過長期鍛煉,人的呼吸加深,次數減少,鍛煉了肺部機能,使肺活量加大,從而改善了大學生的心肺系統功能。所以,通過為期3個月的羽毛球訓練男大學生的肺活量得到顯著提升。
2.3 訓練前后握力指標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3 握力指標結果分析(M±SD)? ? ?n=30
注:M:均值;SD:標準差。*表示具顯著性差異,P<0.05。
握力的大小基本上反映了一個人手部及前臂肌肉的力量,握力是反映人體前臂及手部肌肉力量的一種測試項目,并可反映人體的肌肉力量狀況。表3統計顯示:訓練前男大學生握力均值為43.53kg,訓練后為45.01kg,經計算得│t│=2.2412>t0.05/2(58)=2.0,p<0.05,具有顯著差異。對男大學生在訓練前后握力的平均數、標準差比較結果,分析其原因;由于羽毛球運動大多數技術動作都需要小臂和手腕發力來完成,因此通過羽毛球訓練,可促進大學生小臂和手腕肌肉練習,提高握力。所以,通過為期3個月羽毛球訓練,男大學生握力的平均數、標準差比較在訓練前后具有顯著性差異。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持拍手大臂圍、胸圍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通過羽毛球訓練對男大學生前臂肌肉鍛煉有一定效果,對胸肌、胸廓的鍛煉具有較好的效果。
(2)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心率、肺活量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通過羽毛球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可以增加男大學生肺活量。
(3)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握力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可通過羽毛球運動鍛煉持拍手臂各肌肉力量。
3.2 建議
(1)在羽毛球訓練中應保留足夠的身體素質練習時間,尤其是耐力、爆發力素質,結合羽毛球運動項目特點,合理安排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加強身體素質鍛煉的比重,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有效地發展。
(2)初學者訓練前做好專業的準備活動,以防止運動性損傷;學生要與教練之間多交流多探討,以便更快地掌握技術動作及戰術要領。
(3)高校加大投入力度,科學合理地規劃運動場館,加強羽毛球運動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解決羽毛球場地不足的局面,提高學習和鍛煉效果。
【參考文獻】
[1]傅小惠,王佳賓,張林.我國群眾性羽毛球運動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4):47-48.
[2]劉美齊.健美操鍛煉對男大學生心率變異性和體質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18,(02):54-56+60.
[3]王超,賀剛,季鋼.北京市12~14歲青少年身體活動與體質關系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04):81-85.
[4]密金剛,周小玲.足球鍛煉對小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9):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