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丹
摘要:我國正處于社會高速進步的新時代,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多樣化、全面化的發展。在公立教育無法完全滿足我國人才培養需求及國民教育需求的現實條件下,我國鼓勵支持民辦教育的創設,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既可以彌補公立院校招生名額有限的缺口,又能為我國高等教育增加結構豐富性,使其更富有生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民辦高等院校的自我定位、管理體系、資金來源、對學生的培育方式等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界限模糊問題,所以在實踐中存在與我國高等教育法規相悖的情況。本文旨在對一些民辦高校存在或潛在的高等教育法律風險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字:民辦高校;高等教育;法律風險;對策研究
在2010年以前,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是以公立學校為主體的教育體系,民辦教育長期處在較為邊緣化的位置。至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確指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國開始更加注重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認為民辦教育是公立教育的重要補充,尤其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領域。
此外,于民辦高校而言,由于并非由國家直接建設成立,所以在辦學方式、資金使用、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相對較大的自主權。但為了防止對非國立高校管理的脫軌,我國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下稱《民辦法》)的第二條最后明確指出“本法未作規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教育法律執行。”依照本法的主旨精神,對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社會責任、培養方向等與公立院校作“一視同仁”。
一、我國民辦高校的現狀
(一)民辦高校的存在形式
我國目前民辦高校的存在形式有以下兩種:(1)普通高校型;此類民辦高校與公立院校類似,有獨立的名稱、獨立的管理權。其運行模式也與公立院校相似,由國家批準建設。但我國此類的民辦高校多數是專科層次或者專科結合本科的類型。(2)獨立學院型:我國此種民辦高校存在形式大多是由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公立高校與社會資源結合,下設一個“掛靠”的學院。但其資金、管理、師資等與公立高校是相對分割的,例如:在填寫學校名稱時,會標明XX大學XXX學院而非XX大學。
(二)我國民辦高校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大量政策扶持下,我國民辦高校在辦學條件、招生范圍上都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例如近年來取消高考招生本科第二批、第三批之間的區別,統一分數線。其次,國家也相繼出臺配套的積極導向性法律法規,例如《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為民辦院校的成立、運行都提供了指導及必要的約束。然而,對比公立院校而言民辦高校目前還是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師資力量不足、資金來源缺乏、學歷社會認可度不夠等。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會導致民辦高校會出現一些相對應的法律風險。
二、我國民辦高校法律風險
(一)定位矛盾的法律風險
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總則第三條明確指出“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一個公益性的定位,其實限制了民辦高校法人的設立不能是盈利性質,其根本目的還是在教育。然而,立法者應該也考慮到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除了民間捐款或者小部分群眾投入外,最大的“投資者”是經營性企業或個人,會帶有追逐利潤的傾向。于是在第十九條說明“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了民辦高校經營盈利的權利。一方面,民辦高校可能會更積極的做好學校教學建設,吸引學生與投資從而更好的辦學,進入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民辦高校也存在為了盈利犧牲教學質量,與《高等教育法》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的原則精神背道而馳。
(二)資金管理的法律風險
我國為了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在《民辦教育促進法》中對幫助建設、投資民辦教育的事項都給予了寬松優惠的政策。例如稅收減免、政府補貼、貸款、土地等等。然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民辦高校資金使用與管理,除一些特殊規定外,適用的是《公司法》等的管理規定,而非如同公立院校一樣適用《政府采購法》等,還必須經過國有資產審計等相關法律規定程序的核查。大量的優惠條款與相對簡單的監督管理,會使得民辦高校的建設資金、教育資金、學生專款的使用存在較高的法律風險。
三、民辦高校法律風險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清晰民辦高校定位與責任
在我國民辦高校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對于民辦高校的公益地位與盈利性一直缺乏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劃分界限。筆者認為,如果想要避免我國民辦高校陷入定位混淆、一味追逐利潤,完善相關立法是第一步。
(二)加強民辦院校資產監督
對于民辦高校的資金加強監督管理工作,除了對國家劃撥、民間捐贈等特殊來源的資產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督查以外,對民辦高校的其余社會投資、學費收入、基礎建設支出、文化建設支出等也要完善管理體制。鑒于我國民辦高校的數量增長較快,分布交廣。
(三)加強校際間教師交流,注重教師質量
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是現實條件與歷史條件所共同決定的,教師質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命脈,在客觀有限的條件下也要堅守住法律底線,嚴格把關教師招聘審核制度,加強校內自我管理機制建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夏季亭.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創新[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
[4]湛中樂,高俊杰.大學章程.:現代大學法人治理的制度保障?[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
[5]?錢志剛.論地方大學轉型的價值取向[J].晉中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