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紅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各界正處于轉型發展階段。對于高校聲樂教育而言,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挑戰與困難。教育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能夠有效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因此,高校應該合理地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跟進時代的發展,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本文重點分析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以及改革創新的途徑,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相應的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聲樂教學;思維能力;創新;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52-01
我國社會各界高素質藝術人才短缺,進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了有效培養高素質的聲樂人才,相關高校應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不斷完善與創新。由于高校在聲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眾多不足,因此,高校應該重視聲樂人才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實行相應的改革措施,為社會培養出眾多的聲樂人才。
一、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伴隨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導致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無法提升。鑒于此,只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促進高校聲樂的有效發展。由于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練習學生的樂理、聲樂技巧、練耳等,只是學習了相應的理論課程,缺少實踐課程。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高校的聲樂教學基本上屬于模仿的課程,缺乏相應的創意。除此之外,部分聲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態度不端正,嚴重影響了學習的效果。總之,我國高校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眾多的不足,影響了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因此,只有有效地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夠促進其發展。
二、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一)聲樂教學內容參差不齊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聲樂教學課堂的內容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大部分教師將眾多的實踐轉移到概念與演奏技巧的教學上,雖然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與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但是由于教學不夠規范,教學的目標與教材出現明顯的差距。還有部分教師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很難全方位地掌握聲樂知識。然而,部分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理論知識以及舞臺表演方面等都是以教師開展講課的方式,教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方式出現明顯差異,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學生缺少相應的活動時間,限制了學生演唱能力與表演能力的發揮。
(二)聲樂課程教學模式華而不實
由于地區的不同,我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式也明顯不同,而且教師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定位的目標不同。雖然大部分高校為促進聲樂教學的發展,已經購買相應的音樂設備,但卻未能改善教材的不足,傳統的聲樂教材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例如,某高校為了能夠跟進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學習網絡流行歌曲,并且花費大量資金為學生配置相關的音樂設備,但難以吸引學生創作的熱情,實際很少有學生參與。由于大部分學生的聲樂技術水平并不是很高,很難達到歌曲錄制發表的水平,因此,在高校開展網絡歌曲創作對學生來講是比較艱難的。還有的高校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實施了區別教學的方式,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教學內容出現明顯的差距,難以發揮有效的教學效果。再加上部分高校的師資力量并不全面,無法培養出多元化的音樂人才。
(三)聲樂課程設置缺乏實踐性
在高校合理地開展聲樂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雖然各大高校開展了相關的聲樂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將聲樂的理論與發聲技巧傳授給學生,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實踐課程或組織活動,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僅限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長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學生缺乏表演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能力與嗓音條件都無法有效地展示出來。
(四)教學設施不完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雖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經開展聲樂課程,但是卻沒有完善相關的教學設施。由于部分聲樂教學內容需要使用相應的音樂設施與優質的訓練環境,因而當下的聲樂教學難以滿足多元化發展的需求。然而,部分學校雖然購買引進了相關的設備,但是投入的資金不夠充足,多個學生只能使用一臺設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練習樂器的時間不充足,限制了學生聲樂水平的發展。而且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聲樂的認知不充分,而且不同的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也有明顯的差距,因而無法提高聲樂課堂的氣氛。
三、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面對新課改的有效實施,各高校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則需要合理地將學生的能力與專業素養結合,促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特長,成為藝術型人才。不僅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能夠朝著理想向前發展。為了有效地開展聲樂教學,必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改革。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狀況與自身的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同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與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喜好對其進行分類教學,為學生安排合理的計劃。若學生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將重要的問題放到課堂上進行交流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建立實踐教學平臺
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實踐教學,并且合理設置多元化的實踐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同時需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實際情況應用高效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教學的目的,合理開展實踐教學平臺,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多種模式的教學下,使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還需要根據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促使他們將來能夠有效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適當為學生安排友情匯演,例如商場開業演出、廣場表演等,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聲樂知識,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適應舞臺效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高校在組織聲樂活動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深化對教學大綱的理解,明確教學的目標與任務。與此同時,高校的不斷擴招造成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這個問題。聲樂教學本質上就是對音樂開展二次創作,因此,教師應該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合理的指導。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明確學生的需求與特長,實施針對性教學。
(四)高效地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審美能力
從本質來講,聲樂藝術主要就是將情感與藝術相結合。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或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聲樂技巧,同時需要把握情感教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審美能力。除此之外,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學生的組織能力,進而為聲樂教學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今社會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藝術人才,相關高校要想有效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就要在教學上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合理地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改良與優化,并且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同時,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教師間的溝通,交流自身的教學心得,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為提升學生的能力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唐禹.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J]. 當代音樂,2018(05):30-31+34.
[2]黃學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J]. 戲劇之家,2015(18):215.
[3]賈娟娟.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分析[J]. 黃河之聲,2017(14):42.
[4]蘇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聲樂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9(1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