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萍萍 (山東華宇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為高等學校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核心的各應用型本科院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有機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力爭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創業人才支撐。
創新實驗班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示范和先導,是探索和實施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通道?;凇凹訌娀A、拓寬專業、因材施教、重點培養”的原則,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資源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采用多元化的培養模式、靈活的管理模式和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訓練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素養優良,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具有躋身所學專業相關領域一流科技創新、創業隊伍潛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在創新創業背景下,如何提升創新實驗班的班級文化,在創新實驗班的建設過程中與普通班級文化建設又有著怎樣的不同?本文根據創新實驗班的特點對于創新實驗班文化建設提出了“質疑”眼光、“碰撞”意識、“動手”能力幾點思考意見。
本校的創新實驗班是在雙創背景下經過“專業認知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專業創新能力、機會創業能力”四種能力的潛力評測遴選出學生。選拔時間一般設在入學后第二個學期,根據各專業所屬學院的專業特點制定詳細的生源選拔方案。學生根據自己意愿提出申請,學院可通過筆試、面試等手段進行選拔,按“自愿、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進行錄取。創新實驗班采用靈活的機制。平時按照正常的課程安排進行學習,課余時間進行創新創業專項培訓,采用虛擬實驗班形式進行管理,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導師小組,采用“1234”(一個體系、兩全師資、三類資源、四種實踐,其中一個體系即構建一個科學的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兩全師資即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三類資源即利用好人才庫資源、校企聯盟資源、政府政策資源三類外部資源;四種實踐即通過校內專業實訓、各種創新創業技能大賽、企業入職鍛煉、創辦企業入駐創業基地或項目孵化中心四種方式來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實踐指導進而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
班內成員的選擇和培養模式都與傳統的班級有著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培養目標的定向性,使得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不能直接套用傳統班級的模式,而是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創新。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边@告訴我們,在培養創新思維的過程中,必須做到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質疑是創新的起點.創新就是從疑前人所不疑開始的,而質疑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創新。一切科學發現都是從疑問開始的,哥白尼正是鉆研過托勒密的著作后,對他的“地球是宇宙中心學說”提出了疑問,通過實際觀測到的天文現象證實了“太陽中心”學說,促成了天文學的徹底變革。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不懼牛頓的權威,大膽質疑,才提出了光的波動學說,指出了牛頓的“光是由一道直線運動的粒子組成的”錯誤理論,為近百年時間停滯不前光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創新實驗班的學生們要養成“質疑”的眼光,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敢于向經典、權威甚至是權貴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不輕信和不盲從,才能做到開放思維和獨立思考,才能夠實現創新。
具備了“敢于質疑”精神,同時還應具有“善于質疑”的素質,做到不是盲目地質疑,不是毫無根據地懷疑和猜忌。正確的質疑應該對一件事物經過較充分的分析,多次的實踐后提出的疑問。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由此可見正確的質疑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掌握好專業知識,只有對本專業的知識做到“爛熟于心”,才能具備“善于質疑”的素質,做到真正的質疑,提出正確的問題,實現科學的創新和進步。
蕭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甚至多于兩種的思想?!边@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的交流可以產生1+1 等于2 甚至大于2 的合力,在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才能相互交融,實現多元化的共同發展。創新實驗班的學生,都是經過遴選出的人才,除了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之外,在創新和創業能力方面也都有著各自的潛力。創新實驗班的主旨就是“創新”,“創新”不是一個人埋頭“閉門造車”,創新的思想如同火石一樣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與沖突中才能擦出創新靈感的火花。
創新實驗班應當在本班的文化建設中注入“碰撞”的意識,對于一個方案不同設計方法的“碰撞”、對于一個案例不同解決方案的“碰撞”、對于一個事件不同決斷思路的碰撞,碰撞的是思想,而凝結的是智慧。在這一次次的碰撞中,每個人都各抒己見,每個人都給出一種觀點,每個人面對別人不一樣的觀點都能提出自己的思考見解,這樣,才能使得每個人的思想都能表達出來以供別人參考思想。另外,思想交流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是一個吸納別人知識、別人經驗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應該使自己能夠有所收獲。都會激發出學生的創新靈感,培養出他們的協作意識。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由此可見“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提到“動手”能力,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手來實現某種操作,比如操作機器、流水線裝配等等,其實的它的含義要廣泛得多,它既包括各行各業的技術成果,又包括科學技術的創造性活動。我國高校的很多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成績很好,但是“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我們培養的是創新創業人才,不是搞理論研究的學者,更不是僅有動手能力的技工,而是具備了專業知識的素養,將來在企業內能夠直接參與到一線的技術創新,能夠實現自主的機會創業的人才。
在本校創新實驗班的培養途徑里,提到了四種實踐:校內專業實訓、各種創新創業技能大賽、企業入職鍛煉、創辦企業入駐創業基地或項目孵化中心,通過強化這四種創新創業實踐才能讓學生練就一身真本領,真正地實現創新創業。實驗班的學生應該在這些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無論是科技成果的創新和轉化為生產力,還是最終的自主創業都需要在“動手”實戰中檢驗自己的能力。
學生進入創新實驗班以后,與相關院系的具有碩士學位、高級職稱的雙師型教師進行雙向選擇,選定自己的專業導師。每名導師可指導4~5 名學生,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科研興趣培養,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科技論文寫作、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專業導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參與到自己的教、科研項目中。
同時學校還會建立校級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導師團隊是由各行各業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高校教師組成。各個高校應該仿效國家的做法,建立校級的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導師可以根據本校的學術特色聘請業內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當地的優秀企業家等。學校還可以組織本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學成后進入導師人才庫。并且制定考核和淘汰制度,切實發揮導師的教育引導和指導幫扶作用。
創新實驗班實行“優進劣汰”制。在每個學期末,針對思想政治表現不佳、學習成績排名靠后者予以淘汰,再從其他班級選拔學習成績優秀、科研成果突出的優秀學生進入創新實驗班,確保創新實驗班的學生生源。
本文從本校雙創環境下設立的創新實驗班的特點出發,從“質疑”眼光、“碰撞”意識和“動手”能力三個方面講述了創新實驗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區別于傳統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為特色班德育培養提供了實踐支持,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政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也為其他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