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軍 (江蘇東臺市頭灶鎮小學)
筆者在一所農村小學工作,深深感受到教師教育孩子的“舉步維艱”。當下,學生在學校一旦受到批評教育,有的家長就以為孩子受到了“委屈”,遭遇了“不公”,不分青紅皂白地電話“責問”,到校“吵鬧”,甚至“舉報”,討“說法”,要“公道”。
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學校、教師要教書育人,同樣,家長也有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身的老師”,因此做家長的一定要為孩子做好表率,言傳身教。家長要與學校聯手合力,如果只是學校“一頭熱”,家長在家庭教育上起“負作用”,這無疑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正能量”,最后孩子得到的可能還是一個“負數”。
父母長輩疼愛孩子,天經地義。但容不得孩子從小受一點“累”,吃一點“苦”,稍有一點“風雨”,便為孩子撐起“保護傘”,這樣的家庭教育明顯有缺失,勢必成問題。眾所周知,教育應該有批評,應該有懲戒,當然,這里的批評和懲戒絕對不是也不能對孩子身體和心靈施暴。孩子犯了錯,就應當進行批評教育。家長一味地縱容和“護短”,只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人格的不健全。
目前,我國正積極推進“依法治教”。學校的辦學行為包括教師的從教行為都得在依法治教的框架下進行。家長要理解學校面臨的“難”,一方面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追求優質教育,追求輕負擔高質量,不單是家長的心愿,也是學校亟須破解的難題。另一方面,指導學校、教師工作的法律條文,可操作性不強,稍有不慎也可能招來非議和指責,甚至還會有過激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教師則處在既要教育學生又怕教育學生的矛盾糾結中。
所以,在這里,筆者想呼吁一聲:尊敬的家長們!請給予學校、教師更多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請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還教育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