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東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獅山實驗學校)
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雖然有關法規(guī)一再制止,教育管理部門反復提醒,但有些教師還是“樂此不疲”“頂風作案”。筆者以為是“教師越‘簡單粗暴’,學生成績越好”的陳舊觀點,還是深藏在不少人的心底里。那么,為何會造成這樣的錯覺呢?原因大致有三:
社會的推波助瀾。許多人一定聽說過狼爸虎媽的故事,他們出書,發(fā)文,到處宣揚他們靠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把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成了所謂的成功典范。虎媽在《虎媽戰(zhàn)歌》一書中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同樣,以“打”為法寶的“中國狼爸”《所以,北大兄妹》一書中也詳細介紹了他的教子經——“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而一些媒體呢?為了吸引眼球無底線炒作,大肆渲染讓許多人看到了希望——既然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能立竿見影,何樂而不為?
教育的現(xiàn)時評價。什么是有效?在一些教師看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能立竿見影,特別是對于學習不是很自覺的孩子,強力處置之后孩子不吵鬧了,學業(yè)有了明顯進步,甜頭更加刺激強化了教師們的這種意識。另外,教育追求的現(xiàn)時評價體系,是以現(xiàn)時成績論英雄,只要教師所帶班級學生考得好,那就是好教師。于是讓許多教師只關注短期目標——孩子在我手上學得好就是好。況且,一好遮百丑,更讓教師們較少關注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情況。
個案當成了規(guī)律。黃金鉆石在我們人類眼里是寶貝,但是在貓的眼里遠不如一條魚。任何一種教育方式的成功只是在某一時某個人身上起作用,換了人,換了環(huán)境,這種教育方式或許就沒有了半點效果,甚至造成惡果。十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好學生”徐力殺母事件,難道不是粗暴教育所埋下的惡果?然而我們許多教師偏偏喜歡把個案當成規(guī)律,把別人所謂成功的范例照搬運用,這也是造成“簡單粗暴”教育方式蔓延的原因之一。
讓“簡單粗暴”的風停下,需要少給“簡單粗暴”戴花環(huán),這值得社會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界人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