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信 李 艷(山東青島膠州市第二中學)
對于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這些年,國家層面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個人感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減負,只看到了學生“書包”的輕重等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及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等內在因素的影響。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從學校層面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首先,學生心理上的減負是“減負”的基礎。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真正的“負擔”不只在于“重重的書包”,也不僅僅是課業上的“負擔”,而更多地體現在親子關系不暢,家長期望不合理,學生自我學習動機不足及應挫能力較弱等問題上。因而,我們在倡導“減負”時,要首先讓家長做到對學生有合理的期望值,能以民主的態度以及平等的交流方式與孩子溝通,循循善誘、不溫不火地開導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做到樂學、勤學;同時還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耐挫力”,不斷提高其面對挫折與壓力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會越來越強,從而使學生在遇到“負擔”時,能感受到外在的支持與包容,進而不斷地充實自我,超越自我,悅納自我,擁有“身雖在負擔中,但心卻并不累之”的生活狀態。
其次,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是“減負”的關鍵。中小學生負擔過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這是因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教授課業時,能用較短的時間,清楚明確地將教學內容講解清楚,而一名教育教學水平一般的教師,在講解同樣的內容時,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生還不一定能接受。而教學的低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侵占學生對知識的自我理解與復習鞏固的時間,也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學業產生懷疑、焦慮與畏懼的心理。同時還可能讓該教師自身產生無能為力感,在面對繁重的教學工作時,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與職業倦怠感,而這種焦慮情緒與職業倦怠感,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這也是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產生“師源性”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就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教師做到“懂教,能教,會教,樂教,教有所獲,教有所成”。
最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及應試觀是“減負”的重要因素。考試評價應該說是現今為止,社會存在的一種最公平合理的選拔或評選機制,當然,它也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就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運用不得當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及未來發展,所以正確發揮考試的評價作用,對于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正確發揮考試評價機制的作用并不僅僅是不允許以分數高低為依據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引導他們樹立“人生處處是考場,考試時時促成長”的考試觀,要讓學生明確考試的目的就是“明晰自我,查缺補漏”,讓他們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及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考試,學會以科學正確的方法應對考試。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他們面對各種考試時的焦慮感與失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自覺地為自己減負。
總之,“減負”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有多部門的聯運與配合,我們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減負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及應試觀,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通過對這些因素進行調控,讓教師“懂教,能教,會教,樂教,教有所獲,教有所成”,讓學生“會學,能學,樂學,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才能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