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麗 吳成業(浙江永嘉縣甌北第一小學)
學校級部扁平化管理,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學校管理部門的弱化、級部的強化,由此帶來學校管理部門的不適、不從,這是一種改革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級部扁平化管理,意味著學校部門從強勢的執行層轉變為級部的合作者甚至服務者,管理權限虛化、管理范圍淡化,與級部之間的“多頭管理”權力沖突客觀存在。如何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校長要正視這種變化,用合理的制度說話,厘清部門和級部之間權利分割、責任擔當等分工,實行法治,而不是傳統的人治,讓部門與級部之間的矛盾“歸零”。
對于學校部門與級部之間的權力分配、責任分割,校長應讓科學的制度發話,而不僅僅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化解迭出的矛盾。究竟部門是管宏觀的,還是級部管中觀的;究竟是部門說了算,還是級部說了算;這些問題,都需要校長做好頂層設計,用一套詳盡的制度加以約束、加以規范。只有事先預設各種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在實踐過程中少出問題、甚至不出問題。作為校長,如果想讓部門與級部的矛盾到達零點,那么合理的分工就必不可少,而這,恰恰是一些校長所必須正視的課題。現在,流行的一種分工是:級部負責級段的整體事務,包括教師聘用、教研活動、教學管理等事務,部門只是起著整體宏觀規劃、業務指導等督導性事務。這樣,有效地把部門與級部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學校級部扁平化管理,變學校“校長——副校長——主任——年級組長——教師”的“金字塔式”管理為“校長——級部主任——教師”的“垂直式”管理。這樣,學校管理組織結構由科層組織框架及運作模式成為級部框架及運行模式。管理結構中的嚴格的上下級關系成為平等的平級關系,干群關系無疑會和諧和睦許多。
當然,對學校級部扁平化管理而言,這是學校管理的新生事物,雖然看起來是光鮮的、做起來是光明的、想起來是光亮的,但總是會觸及舊有利益格局。如何安撫好舊有利益損失者,對校長而言,是一種工作藝術。校長對級部主任、部門主任的責任應有清晰明確的界定,哪些事情是級部做的,哪些事情是部門做的,各自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一清二楚。這樣,從制度源頭上就杜絕了部門無限干預、級部獨斷專行的情況,級部管理為主、部門管理為輔的新教育管理體制的形成,最終有助于和諧的學校氛圍的形成。
因此,校長要協調好級部與部門之間的關系,責任分割是二者關系協調的切入點。只有厘清責任、清楚權力,這樣才會讓部門與級部之間“水乳交融”“合二為一”,真正發揮級部接地氣、知天氣的良好工作氛圍。
學校實行級部扁平化管理,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傳統的部門管理模式,對學校管理制度、策略都要做出相當大的變革。對校長而言,管理模式的變化,隨之帶來管理方法的優化。校長要在學校管理中找準抓手,以某一點撬動學校部門與級部這一池春水,產生鯰魚效應,最終讓部門與級部都產生活力,形成學校和諧管理的良好局面。
校長應重視級部管理的科學性,讓級部負責級段的教師聘任、教研活動、常規管理等日常性管理事務,這樣有助于發揮級部扁平管理的優勢。但是學校級部與學校“三大處”存在相當大的矛盾沖突,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互相推諉現象。因此,校長在學校扁平化管理中,一定要抓好管理的科學分工:級部與部門具體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哪些是部門負責的,哪些是級部負責的,哪些是級部與部門共同負責的。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杜絕相互推諉、互相扯皮的現象。
要想真正地實現級部管理,校長要充分授權級部;否則,級部仍需事事請示、日日匯報,扁平化管理徒有虛名。因此,校長在權責分工上要科學合理,抓好避免二者可能產生推諉的切點,清晰明白地勾勒出部門與級部管理權力行使的路徑圖,做到讓部門與級部心中有數、手中有權,知道該干什么、要干什么,和和氣氣一起為學校打拼。
在學校里,校長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無論是部門也好,還是級部也好,他們都很在乎校長的評價。在實行級部管理的現狀下,校長的評價無疑成了級部扁平化管理下的焦點,部門與級部都在關注校長的評價,如何做到不偏不倚、客觀公正,顯然是一種應對藝術。校長的不公平的評價,可能會嚴重打擊部門或級部的工作熱情。
在級部扁平化管理體制下,校長要注意自己不經意或經意的評價。該是級部的工作業績,也要看得到;該是部門的管理業績,也要說得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尤其是級部的日常管理和部門的協調協助,二者之間很難三七、六四開分得一清二楚,校長在評價時一定要注意用詞準確,不能隨意評價,以免嚴重打擊部門或級部的工作積極性。
校長在評價部門和級部時,注意以發揮二者積極性為目的,因此,定性的評價要慎重使用,定量的評價要精準適當,要讓評價發揮應有的調控、反饋、激勵的作用,而不是成為打擊部門和級部積極性的不中聽話語。
級部扁平化管理是大規模學校今后學校管理的發展方向,它在實施中出現的部門與級部的利益沖突、管理重疊等問題,需要校長藝術性地去解決,唯此,才能揚長避短,真正發揮扁平化管理的優勢,實現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