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珍 (江蘇啟東市天汾小學)
德育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最高目標。德育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與各學科進行有效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找到小學數學和德育的結合點,積極開發小學數學德育課程是現階段教學改革的關鍵點。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辯證法的學科,如數學概念中的已知和未知,正比例和反比例等都揭示了矛盾的存在,另外,四則運算中的加減乘除也都蘊含著事物的對立統一。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數學也不例外。因此,要善于分析數學中隱含的內容,將單純的數學知識與德育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結合辯證唯物主義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健康發展。
教師對教材做到深入分析和挖掘,找到教材中與德育相關聯的點。首先,要在教材基礎上做好知識點的擴展閱讀,結合知識點產生的背景做好德育的滲透工作。如,對于數學發展史以及相關學者的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德育工作的素材,通過對這些背景資料的介紹,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對數學中圓周率的介紹,就可以通過祖沖之對數學的研究和貢獻說起,讓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要結合中西方知識,知識是不分國界的,數學知識也是一樣,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認識全世界數學家對數學做出的貢獻。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數學學科教學改革的核心,如何將枯燥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再結合德育的背景,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
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道德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結合實際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如在進行時間的介紹的時候,就可以引入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樹立對時間觀念的認識,如啟發學生發言,一分鐘能說幾個字,一個小時能做多少事情等,學生就會回答,一個小時可以讀一本書,可以練習兩首新曲子等。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可以讓學生樹立時間觀念,理解時間的意義,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知識的傳授,道德教育的進行不能僅限于課堂,更要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學數學中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數是基礎性的,如果單純依靠課堂講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而對于知識點的運用能力依然不夠,特別是對德育來說,單純依靠課堂滲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延伸到課外,擴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對于小學數學中四則運算的講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如學生分組去超市進行物品的采購,由學生計算采購商品的價格,看哪個小組采購的物品數量和價格最準確。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對于采購的物品,可以聯合社區進行送愛心活動,送給社區中年齡大行動不便的老人,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尊老愛幼的品德教育。
另外,結合即將在全國大力推行的“垃圾分類”項目進行品德教育。以“環保”為主題,以一個星期為活動周期,讓學生統計出家庭中使用的塑料瓶的數量,同時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分析塑料屬于垃圾分類中的哪類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分類等思考題。這種活動,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學生查閱書籍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提高了學生環保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綜上所述,德育并不是單獨開展的,應該滲透各個學科中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德育教學,需要借助數學背景知識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同時組織各項活動進行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