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娟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樂小學)
樂善,從來就不是一個空洞的字眼,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口號,對小學英語學習而言,它意味著樂于向上、樂于助學、樂于為善。
小學生對英語世界里的許多人與事都充滿好奇,有著一學為快的熱情,然而當他們遇到難題、挫折時,他們會悲觀、失望甚至放棄。教師適時的情感引導能讓學生走出這片心理沼澤。以4B Unit5 Seasons 為例,教師讓學生對著圖片說季節(jié),學生能說出 sping、summer、autumn、winter 這四個詞,但多次訓練之后學生還是不能將詞與義對接起來,本來美好的四季變換,在他們心頭也沒多少美麗了。這時教師拿出一盒粉筆展示給學生看,教師引導說,四季就如這粉筆,白色代表冬天,白雪皚皚;黃色代表秋天,黃葉成堆。教師將粉筆的圖形呈現(xiàn)在黑板上,并在粉筆上寫上對應的季節(jié)名字。學生很快就能將這個季節(jié)的詞與義理清了。教師接著說,生活也如四季,不止是一種色彩,不要為一時的困難嚇住,要去尋找方法。樂善,對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教學態(tài)度,當學生遇到困難,要用樂觀的姿勢,向上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采取指責、甚至懲罰的方式?!皹飞啤痹趲熒g無言地生長,讓整個課堂都充滿向上的氛圍。
樂善是素養(yǎng),也是修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行動中去體驗“樂善”。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里,人們一直秉持著“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在英語課堂中“善”其實可以通過學生的互助與合作更好地展示出來。教師可以設置合作機制讓“樂善”成為一種可能;學生在合作中,讓“樂善”生輝。以5B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為例,教師先做兩個動作,讓學生猜出clean 和wash 這兩個動詞。接著,兩個學生為一組,教師讓他們用這個詞組詞,看那個組組的最多。這是競爭,更是幫助與合作,小組展示的時候,教師讓小組里的兩個學生輪流說,只有兩個人都會才能算過關。小組中的兩個人都要真心地去幫助對方,把自己會的、不會的告訴同伴,這樣才能讓“善”落到實處。“樂善”在合作的層面上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起“樂”、一起“善”。合作的形式同樣可以多變,在說出用“wash”組詞的時候,教師采取的是一個學生做動作,另外一個學生猜詞組,這就要求彼此的配合更默契,也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謙讓、協(xié)調(diào)與尊重。
樂善,是一種知,更是一種行。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樂于為善的機會。小學生在思維與品行上塑造的空間都很大,給學生親力親為的空間,會讓英語學習多一分溫暖。以4B What’s the matter?為例,在本課的熱身階段,教師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知 tired、thirsty、hungry、tired 這四個表示感覺類的形容詞。教師剪輯了一個簡短的視頻,即三毛流浪記。用英文進行問答,當播放第一個畫面時,教師說,他每天都需要工作。學生看著疲憊的三毛,自然地就說出他是累了。接著教師播放第二個畫面,教師說,工作之后,沒有水給他喝。在短暫停留后,學生描繪出三毛非???。播放第三個畫面時,學生能看到三毛什么吃的都沒有,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出,他沒有吃的,他非常餓,學生對三毛的境遇產(chǎn)生同情。教師接著插入一段真實的視頻,學校門口,太陽正好,園藝工人正辛勤地工作著。教師問,他們現(xiàn)在感覺如何?有了剛才的鋪墊,加上學生一定的生活積累,學生說,他們感覺非常喝。教師追問看到這樣的場景,你們會怎么做。學生紛紛給這些工人送水去了。樂善,教師做的只是無言的示范和無聲的引領,學生會在浸濡中漸漸地改變自己。
總之,情感教育與知識教育對學生而言同等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認知能在情感中得以體驗,情感能在認知中得以升華?!皹飞啤币哺谛W英語學習的知與行,成為學生的一種修行與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