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美 (江蘇啟東市東安中學)
幸福只有在體驗中才能被感悟。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理應積極搭建各種體驗的平臺,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體驗,然后在體驗中幸福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一時期,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心理調適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多次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針對青少年常見的人際交往和情緒處理等問題做講座。由于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再加上做講座的教師生動的講解,學生的學習熱情都很高。
為了培養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我們組織各班學生組隊參加心理知識對對碰競賽活動,學生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必答題”一項以問答的形式,展示了學生學到的心理學知識;而“搶答題”則通過圖片、語言展示,檢驗了同學們對心理知識的理解。
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挫折是難免的。為了讓學生能體驗挫折,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在訓練中,教練設計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通過合作、交流、信任隊友,最后完成任務、戰勝挫折所帶來的成就感,增強了心靈的正能量。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為了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引導學生發現愛、感受愛、表達愛,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恩教育、“我和父母——大聲說出我的愛”征文活動、“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書信大賽、“愛的回眸”攝影大賽等。
征文中,同學們通過敘寫生活小事,抒發真摯情感。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微風中我與母親手拉手,肩并肩站在一起,我那么深切地感受到母愛的存在,她是如此溫暖……還有的同學說:隨著歲月的流逝,忘記了許多事,但那份濃濃的親情已融入了我的血液,父母的愛是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恩情……
攝影大賽中,通過一張張溢滿親情、友情、師生情的照片,以及照片后愛的故事,讓同學們回顧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和父母一起旅行時的快樂,父母做菜時的溫暖身影,小時候學騎車時的扶持,幫助同學解題……
學生在日記中如是說:“心懷感恩的人,生活會賜予你陽光,讓你充滿希望;懂得奉獻的人,生命才會更加充實而有意義,我們要學會感恩和奉獻,讓自己的精神家園永遠富有。”
在活動留言中,家長紛紛發來短信:“聽了孩子的話,我們真的很欣慰。”“孩子回來主動整理房間,還幫我敲背……真是太感謝學校的心田工程了!”家長們的話體現了對學校教育滿滿的肯定。
美國心理學教授馬丁認為:樂觀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們組織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各種不同的快樂。如在攀巖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戰勝自己的快樂,在藝術節中體驗到展示自我的快樂,在植樹活動中體驗到勞動后快樂,在拓展訓練中體驗到被信任的快樂,在重陽敬老活動中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我們還組織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微笑照片,并做成了照片墻掛在學校的走廊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那是學生在專心讀書;“助人乃快樂之本”,這是在幫同學補課呢;“差一點就贏啦,加油”那是拔河比賽的精彩瞬間……一張張綻放著學生笑臉的照片,記錄了師生快樂而幸福的生活。每每看到圍在照片墻前的學生發出快樂的笑聲,我們也會感到很快樂,我想快樂是可以傳遞和感染的。就像學生的誓言:“從今天起,熱愛生活,珍愛生命。一帆風順時,懂得感恩;經歷挫折時,絕不放棄。我堅信:生命無價!我要以飽滿的熱情,快樂成長”。
陽光的臉龐,幸福的笑聲,讓每個生命在體驗式德育活動中都靈動而鮮活起來,應該是我們每一個德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