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煜 (廣西梧州市龍窩小學)
近年來,每當進入夏季的時候,網絡媒體、新聞媒體、手機微信都在談論學生溺水的問題,原因是頻繁發生學生溺水事件,教育部門的“防溺水”安全工作警鐘長鳴。如何上好防溺水安全教育課,科學地把握“防溺水”安全課堂40分鐘,學以致用的方法,教會學生科學地做好防溺水工作,讓學生真正掌握防溺水安全的相關措施,是值得我們教育者探究的問題。下面的教學方案,是結合本人的“龍窩小學‘防溺水’安全教育策略”課題研究經驗,就怎樣上好防溺水安全教育課,談談自己的方法。
現在,學校天天講安全,特別是防溺水安全問題,一個溺水事件,意味著一個生命的失去。因此,每次學生集隊、放學都在講安全內容,反復強調安全問題,學生聽到都煩了。把防溺水安全內容拿到課堂上做專題講座,學生的情緒難免有煩躁,教學內容有乏味之嫌。在防溺水安全教育課上,怎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有新鮮感覺,有興趣參與呢?
課前開篇,可以放一個在手機微信上看到的溺水視頻,用故意賣關子的方法,讓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到你的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把事件進行分析,讓學生都來說說,繼而進行防溺水安全知識的教育,也讓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相關的防溺水措施,最后教師做總結性的提醒防溺水的方法。一節課就這樣一氣呵成。
教師也可以用講自己看到的事故開篇,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可以是道聽途說的,或者是了解到的,或者是編造的,在講故事的同時,穿插一些相關的防溺水知識的內容。故事講完后,再讓學生交流討論,從面得出相關的防溺水措施。這樣的一節防溺水安全教育課,簡單而有效,又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知防溺水知識,使學生掌握防溺水知識,提高防溺水自我保護意識,達到了課堂教學的優秀效果。
把課堂搬到操場上,模擬各種水域的環境,學習防溺水安全知識,來一場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盛宴,師生在盛宴的歡樂活動中,心靈得到洗滌,防范溺水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具體做法是:在操場上,創設河邊、湖邊等環境,師生齊動手,畫好有關溺水元素,安排好各個場景,做好情景教學。在教學中,假設不同的學生遇到的各種情況,如課外的游玩、看到水面上漂浮的物品、看到有人溺水等,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情景演練,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強化了對防溺水知識的感性認識。最后,讓學生分組做闖關游戲,訓練學生防溺水的反應能力,提高學生防溺水的應變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自身親歷的一堂課,歡樂的一堂課,學生在防溺水問題上收獲了認知,課堂效果不言而喻,師生的收獲肯定很多。
教師課前做好當地河邊、水坑等水域的視頻拍攝,在課堂上,用多媒體一個個展示出來,并分析其中隱含的危險因素,把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識一個個講解出來。
學生看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水域,興致高,精神集中,讓學生結合《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手冊》內容,講述自己如何避開這些危險地帶的水域,如果是必要經過這些水域時,自己怎樣做好相關的防溺水措施。假如自己一不小心發生溺水問題的,又應該如何應對,讓同學們討論討論,然后,每個人都參與獻計獻策。這樣,人人都參與到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中來,人人都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防溺水措施。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師生齊參與的工作,單純地強調、禁止,這樣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像上述的那樣,學生自然能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識,這是我結合“龍窩小學‘防溺水’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的經驗總結。我深信: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應該從課堂抓起,有了一節節成功的防溺水安全課后,學生將會遠離慘痛的溺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