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平 (湖北潛江市竹根灘鎮周嶺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一定要為學生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激發自身的探索欲、求知欲,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升創新意識。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比例尺”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畫出教學樓的平面圖,但是由于學生沒受過專業的訓練,所以畫得五花八門。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生不知道怎樣來確定方向,也不了解實驗樓的實際距離,在畫本上不知道應當畫多大。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然后再經過教師的幫助和小組討論有針對性地縮小教學樓的尺寸。通過這種問題情景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在思考和分析學習情境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以及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
教師可以加強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就要求教師把教學和實際生活相互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常識以及大膽的質疑與猜測,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按比分配”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利用體育老師分球的場景來開展學習。教師要給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籃球,一共有14個籃球,但是要分給男生和女生兩組進行共同訓練,應當怎么分才能更加合理呢?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每個小組分7個籃球。但是又有同學提出疑問,不贊同這種方法,因為在班級中男生的人數比較多,而女生的人數較少,如果男生和女生獲得一樣的籃球數,那么將不利于課堂的開展。所以在經過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后,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要根據男女生人數比例和球的數量進行分配。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生活中的問題,提出自身的想法,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布置開放式的作業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習中,還應當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寫作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在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北大師版小學數學“長方形以及正方形面積計算”內容后,為學生布置了“下周我們要給教室中的窗戶做窗簾,已知每一扇窗戶的高度是三米,寬是兩米,那么我們需要多少米布才能做好兩扇窗戶的窗簾呢?”的作業,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想法。所以說,開放式作業的設置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意識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數學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那么教師就一定要及時完善數學教學的創新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創新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也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布置開放式的作業來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