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亮 (安徽亳州市利辛縣利辛高級中學)
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新材料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凸顯出層次感,寫出思想性高、結構完善、語言優美的好文章,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核心在于對其核心思想的表達。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新材料作文時,可以讓其注意了解材料的背景、出現的原因,再對其背后所展現出的思想進行提煉,就能讓新材料作文變得更具有思想性。
一則材料為某大二學生下車后發現車票丟失,出站時被告知要補票,該生認為現在是實名制購票,可以通過查詢購票記錄來解決問題。鐵路部門認為如果車票是列車上丟失的,則需要自丟失站起不收票價,并收取手續費,但是如果在到達目的地后發現,則需要補票后再出站。一名學生在初稿中認為這則信息中鐵路部門的舉動缺乏人性化,因此便以《何時能讓鐵路多點人性》為題進行寫作。教師提出讓學生嘗試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并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學生嘗試通過網絡進行資料搜索后發現,的確有不少人會采用各種方法進行逃票,由于鐵路部門無法確定對方是否真的丟失了車票,因此給不少人的逃票留下了空間。在思考后,該生調整了自己的文章主旨,認為人性化的服務不可少,但是規矩也不能輕易更改,因此如何能在服務和規矩之間尋找平衡點,這一點尤為重要。修改后,文章的思想層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展現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辯證思考。
剖析文章背景的方式能讓學生對材料進行深度剖析,讓學生的作文更好地展現思想性,而思想性的提高則能讓新材料作文展現出不同的風采。
結構是思想的外化,文章的結構展示了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否明確,寫作是否具有邏輯性。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調整,寫出結構分明的文章。
一則新材料作文的素材和班規有關,班規提出如果出現傳紙條、打鬧等違反班規的情況,則要一次罰款五元,所得到的罰款將用于班費。一名學生認為制定班規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將班規和金錢掛鉤,用罰款的方式獲得班費,這種做法欠妥,這樣就讓班規沾染上了銅臭的味道,得不償失。在寫作中,該生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論述罰款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但是對于應該如何制定班規的問題卻草草帶過。在修改作文時,該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作文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沒有講清楚如何才能讓班規不沾染“銅臭氣”。在自改的過程中,該生將論述罰款錯誤的段落縮減下來,然后加入了一些闡明什么是“銅臭”的論述,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該學生又用了更多的筆墨來分析應該如何修改班規。該學生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如可以讓違反班規者將自己的行為寫成作文,并寫下自己對該事情的反思,這樣既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也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在修改后,文章的結構更具有層次性,更為合理。
如果學生能注意到正反論證、安排過渡性段落等這些結構上的細節,會讓新材料作文更為出彩。
新材料作文的語言也需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自己所寫段落的特定情境,選擇一些在該特定情境下比較適合的詞句。這樣能達到調整語言層次的效果。
一則材料的內容展示了對過去的回憶,南開學生謝邦敏雖然文科很好,但是數理化成績卻不佳,尤其是物理交了白卷,由于心有不甘,于是就在考卷上寫下了一首《鷓鴣天》,表達自己的心情,當時的閱卷老師認為其有一定的才能,因此給其六十分,最后該學生順利畢業,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創作這篇作文時,學生以《莫讓‘偏才’逐流水》為題,認為該閱卷老師的做法十分正確,規則雖然重要,但是知人善用,給偏才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提出:“文章中有該學生和閱卷老師的心理活動,試想一下,這兩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如何能在撰寫其心理活動時體現出其文采呢。”該學生有所感悟,了解到作文中的詞句也要符合文中的情景,由于謝邦敏和閱卷老師都是有文心之人,因此在展現其內心世界的過程中也要體現出這一點。該學生便對作文的語言進行了修改,體現出文采。這樣一改文章有直白通俗的旁白部分,也有細膩生動的人物內心獨白,語言上便展現出了層次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并非越華麗越好,而需要適合相應的語言情景。只有寫出具有層次性,能展現情境特點的詞句,才是合適的語言。
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修改作文時提醒出層次性。在文章的思想性、結構的展現和語言的運用上都要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這樣的作文才能保證質量,才能展現出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