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吳鵑 (江蘇如皋市東陳鎮雪岸初級中學)
部編本語文教材有相對完備的寫作教學體系和序列,每個單元設置了寫作教學的專題,把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編到教材中,使教師指導避免簡單化、隨意化和應試化反復練習。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每個單元寫作專題都突出一個點,又照顧全盤。筆者詳細研讀的是第二單元寫作專題“如何抒情”。
七年級下冊寫作專題依次是“寫出人物的精神”“學會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等?!皩W會抒情”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從編排的序列來看,這一單元是實現從學會寫事寫人為重點到學會深化主旨為重點的轉變。
深化主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如何突出中心”,強調文章要有相對集中而明確的主旨。本單元“學會抒情”著重引導學生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旨,是對七年級上冊的延續和深入。
葉圣陶先生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養欣賞文字的能力,訓練寫字、寫作的技能,這些事不能憑空著手,都得有憑借。憑借是什么?就是課本或選文?!?/p>
抒情一般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教材第二單元的閱讀主題是“家國情懷”,所選的課文都帶有較強的抒情性,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化、大好河山、風俗人情等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也感受到了課文的抒情方式。其中對于學生比較困難的間接抒情有這幾種情況:
1.借敘事來抒情。因事動情,在經歷的述說,往事的回憶中激起情感的波瀾。《回憶魯迅先生》寫深夜工作“雞鳴的時候”“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色的,仍坐在那里”。蕭紅沒有一個地方有直接抒情,似乎漫不經心地寫著,但心底的感情如飛湍的激流,敏銳捕捉到了先生的生活細節,從細微處寫出對先生的愛戴和景仰。
2.借寫景來抒情。寫景抒情,景物描寫寄托情感,景物本身就滲透了濃厚的主觀情調?!锻恋氐氖难浴愤\用排比依次描寫了“參天碧綠的白樺林”“蒙古狗深夜的嗥鳴”“奔流的馬群”等濃厚關東氣息的事物,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從中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熾熱眷戀。間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對寫作專題“學會抒情”有一定的引導和借鑒作用。
3.借議理來抒情。道理寄情,把感情滲透到事物講述、描寫所表現的某種情理中,既是抒情也是議論。這是七年級學生最容易忽視的抒情方式,其實很多閱讀課文的結尾都會深化主旨。如本單元詩歌《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這短短幾字充滿機智智慧巾幗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抒情”專題寫作實踐有三道題。筆者選取了第一道和第三道:
1.片段的寫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打動你,靈感稍縱即逝,如果不記錄下來,作文時我們就只能搜索枯腸。學生每三天寫一個片段式作文,即只記錄描寫時下發生的事情,寫出當時所思所想。
“抒情”專題單元寫作實踐題第一道也是片段作文教學,筆者教學時把要求細化:(1)題目《這樣的人讓我——》150字左右。(2)側重于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便攜式記錄本上有很多這樣的片段式寫作,只要稍加選擇再潤色語言就可以了,保留了屬于自己的真摯情感。
2.篇章的寫作。有些學生反映有了生動地素材,有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文章還是不出彩,這是因為學生從素材中領悟的情感別人也看到了寫到了。怎樣從人人都寫到的故事中,得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別人沒有悟到的道理,這就需要學生廣泛閱讀,反復練筆,深入思考。
“抒情”專題單元寫作實踐題第三道題是篇章教學,筆者把第三道題做了如下調整:(1)題目《這樣的人讓我——》600字左右。(2)至少有三處抒發情感的地方,情感的抒發要有憑借有內容。(3)把你的片段寫作進行擴寫。學生片段寫作反復修改后,在寫篇章前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范文的閱讀。針對本單元寫作筆者從《語文閱讀與習作欣賞》這本書中選取同樣是寫人的幾篇精美作品,讓學生品味里面的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片段,從而使自己的篇章寫作個性張揚,不落俗套,感情真摯見解獨特。
朱紹禹先生說:“教材特別是教科書是培育人、造就人的,其作用非同尋常,它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接觸的最重要的讀物,它的力量可能影響著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動。”部編本語文教材編寫通過主題閱讀和寫作指導訓練讓學生循序漸進懂得如何自然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達到從閱讀中學習寫作、從訓練中學習寫作和從生活中學習寫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