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江蘇海門市三和初級中學)
隨著城市化進程腳步的加快,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出現夫妻共同進城務工的現象,很多人都選擇將孩子留在家中交由長輩或親戚代為照管,這就出現了數量不少的留守兒童。由于絕大多數監護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覺悟相對較低,這就使得他們只能讓孩子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無法在學習、思想、心理等眾多方面予以幫助,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變得日益突出。這就需要班主任發揮自己的作用,用愛來打開孩子的心扉,真心實意地給予孩子更多溫暖以及幫助,讓留守兒童發生由內到外的轉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健康的成長環境,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不利。留守兒童大多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有些孩子還不得不獨立面對生活。兒童處于這個年齡段,大多需要父母的管教與指導,當父母不在身邊就會出現放任自流的情況,有些孩子就會出現言行上的偏差。對于這部分孩子來說,長輩或是老師的教導常常會引發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在行為上也不會按照長輩的指導進行約束。作為班主任需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愛,來彌補他們心理上的缺失,通過愛來溫暖孩子的心。在工作實踐中,班主任可以在課余時間與留守兒童進行更多交流,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班主任在溝通過程中能夠對孩子的生活情況以及心理動向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白孩子內心中最大的希望。留守兒童離開父母,所受到的關愛嚴重缺失,班主任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關心兒童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包括孩子的飲食情況、居住情況、家庭關系情況、家庭學習情況等。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在節假日期間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生活情況,并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建設化意見,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在家庭的生活,幫助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從而教會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在教師的幫助下讓留守兒童都能夠養成合理的習慣,保證有序生活的開展。對于班主任來說,留守兒童的家訪工作應當具有持續性,增加與兒童監護人的交流,讓文化程度較低的爺爺奶奶明白怎樣才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只有通過長時間的關愛才能夠真正溫暖留守兒童的心,讓孩子感受到母愛般的關懷,讓孩子不斷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當班主任用母愛般的溫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后,就需要重視自身引導作用的發揮,為留守兒童指明發展方向。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幫助孩子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努力方向,之后班主任還需要重視孩子諾言的實踐情況,對半途而廢的孩子進行教育,鼓勵他們持之以恒,并告訴孩子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大目標就要從小目標做起,只有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才能獲得成功,才能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在對孩子進行引導時班主任要像父親一樣,對孩子進行指導與監督,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批評教育,讓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逐漸糾正的不良習慣與錯誤思想,這就能讓留守兒童的思想認知得到顯著提升,并按照學生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減少由于父母缺位所產生的遺憾。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最直接的管理者,需要對班級的日常秩序進行維護,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班主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的成長,這些孩子離開父母,班主任就成為與他們相處最久的人,很多學生都會對班主任的言行進行模仿,因此,班主任需要注意在學生面前所樹立的形象。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班主任待人的公平公正,讓孩子能夠深切感受到班主任的言而有信,對待學生一碗水端平,并且對學生要求嚴格。留守兒童的內心本就較為脆弱,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會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面對學生之間的矛盾時能夠公正地處理問題,不偏私某一方。學齡兒童已經初步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班主任如果在班級內不能樹立起積極的形象,就會導致孩子的思想認知與行為習慣出現偏差。在有些班級中由于父母的長期缺位,導致學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通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來影響孩子,并用濃濃的愛來感化孩子。班主任的愛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公平地對待著,甚至更為關愛他們,讓他們能夠迷途知返,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振興的希望。這就需要通過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將其培養成國之棟梁。在教育中融入愛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增強教育的感染力,我們每位班主任都應當用熱情的態度來展開教學,用積極的形象來帶動學生,用自己無微不至的愛來溫暖學生。這些關愛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更是顯得彌足珍貴,為他們帶來了美好的情感體驗,讓缺失的父母之愛得到彌補,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