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江蘇海門市四甲中學)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視學生自我管理,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引領學生從行為方式上增強自覺性、自主性。怎樣來推進學生自我管理?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著手。
在深化教改實踐中,對班級管理,班主任也要積極學習新理念,轉變管理模式。長期以來,班主任工作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過于強調班主任的主導性,難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間,導致班主任很累,學生反而更加“叛逆”。魏書生提出:“班主任工作,最要緊的是讓學生成為自己的助手,每一個學生都有負一點責任的欲望。”面對班集體工作,班主任應該主動邀請學生為班集體做點事,讓學生承擔管理班集體的一些責任,從班集體中感受責任感,學生才能更加熱愛班集體,才能讓班集體凝聚力更強。事實上,當學生為班級管理做出一點成績后,內心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激勵學生認識到班集體的榮譽感,增強班級管理的參與性。所以說,班主任從班級管理視角,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空間,將學生作為管理對象,又要作為管理主體,班主任要敢于放權,敢于讓學生自己去管理班級事務,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從班級管理中自主發展、自主成長。
班級管理由班主任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不能是隨意性的,而是要建立明確的規范制度來保證學生自我管理成效。班級自我管理目標,要結合班情,由師生共同制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規范制定上,要通過自主管理制度來達成。讓每個學生都遵守,用統一的規范來約束自己,實現自我管理。如在班干部選舉上,引入民主制,班干部輪流上崗,自主推薦,由全體學生進行競選產生。對于班委,學生通常會舉薦學習成績好、遵守紀律,自律能力強的學生當選,這些班委干部,又能夠通過自身的自我管理,來感染和影響更多的學生。在值日班委上,采用輪值方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值日班委,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實現自我管理的愿望,特別是學習成績偏差、自我行為散漫的學生,讓他們在班委輪值中反思自我,激發內心的進取意識。同時,制定班級管理文明公約,每個月都要對班級自我管理之星進行評選。班級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要從文明公約入手,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制定,都自覺遵守。每到月底,根據班委、組長記錄情況,對表現好、自我管理強的學生進行評選,并給予表揚,在班級管理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圍。建議每個學生堅持寫“日省記錄”,對每天生活上、學習上的心得、體會、感想進行記錄,要求學生在記錄中不能遷就自己,不能原諒自己,嚴格遵守班委制度規范,提升自我管理意識。
自我管理不是憑空產生的自覺行為,自我管理需要從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糾正、自我約束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因此,班主任在推進自我管理實踐中,要做好全面規劃,統籌協調,要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逐步從教師管理,轉向學生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身角色,協同推進學生自我管理。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不是與別人進行直接比較,而是要引領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班級管理的目標在于打造學生自己的班集體,班干部、班委要組織好班級工作,以班集體目標為導向,深化各項工作的有序展開,要讓廣大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到班集體工作中,用班級規范來約束自己,形成自主、自覺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獨立性教育,特別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要結合學生行為、表現,關注和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增強學生參與意識。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要從根本上化解學生的被動心理。自我管理,要從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組織中,讓學生從中感受自我管理的意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活動中鍛煉自己,發展自己。班主任要重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擺正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空間、時間和條件。班主任要明確自身角色,發揮“導演”“顧問”作用,對于班級事務,要盡可能由班干部、班委進行參與協商,民主解決。如班級值日工作在輪流時,怎樣來安排順序?對于值日中的問題,共同出謀劃策提出改進意見。班級工作,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管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達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總之,自我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班級學生自我管理實踐中,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問題,讓學生從自我管理中獲得良好的身心成長體驗,要將班級事務交給全體學生進行探討,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