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侍莊中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少數學生存在作弊的心理,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在考試中不遵守相應的規則,使用不恰當的方法。
傳統的教育體制之下,考試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與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根據學生的成績來評判是否達到學習的目標。在這樣的目標認知的前提下,學生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導致了少數學生使用不恰當的方式進行考試,在初中數學考試之中出現作弊的情況,初中學生作弊的方式方法多樣,手段也越來越多。初中生由于背負著家長與教師的壓力,加之自身在心理上不是很成熟,意志品質不堅定,因此在考試之中會由于學習狀況不佳采取作弊的方式,出現考試作弊的心理。這種心理其實是一種僥幸的心理,對于學生學習與心理健康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學生在考試中出現作弊的心理問題,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心理不成熟,另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數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在考試之中遇到不會的知識,同時又想取得好成績,因此在考場上出現作弊現象。初中數學的考試只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檢測,學生過于看重考試的結果,學習的態度不端正,導致在實際的學習之中沒有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找準根源解決學生作弊的問題。
面對學生在考試之中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考試的結果。考試成績不好說明學生需要接下來學習更多的知識,并且讓學生不再對學習感到恐懼,教師會幫助學生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從多方面來衡量與判斷考試的成功或失誤。將考試作為學生需要學習知識的標準,而不是將考試認定為學生是否成功的標準。只有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才能夠讓學生不再有作弊心理,正確面對自己的學習成果。
教師面對學生在初中數學考試中作弊的心理,應當注重學生的品質與道德引導,讓學生消除作弊帶來的或者引起的種種不良行為,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實現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讓學生都能實現素質化、高水平化的發展。
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品格引導。教師要向學生弘揚好的觀念與態度,在學習上能夠誠實面對自身的學習成果,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對自己的學習結果正確看待,鼓勵學生通過努力付出與掌握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教師應利用實際的教學內容對初中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增強學生的意志力,明確學習的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
教師要加強對學校整體環境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樹立較強的自律意識,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形成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初中階段的教育有引導式的教育,也有規則式的教育,在實際的教學之中,學校要出臺相關的制度與條例,對考試作弊的現象加以防范,讓學生能夠在心中打消考試作弊的念頭。
例如,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校和班主任要在考試前做好動員工作。在每一次的考試之前進行考試作弊危害的教育,向學生介紹清楚作弊的危害以及懲罰措施。在試卷的開頭,學校可以設置一行關于考試嚴禁作弊的字樣進行提醒。通過說明考試作弊的處分條例,學生在心中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清楚作弊一旦被發現,不但達不到期望的分數,還會受到處分。學生有著很強的自尊心,面對這樣的懲罰,學生的作弊心理會抑制,久而久之學生會建立良好的心態。
在初中數學考試中,學生出現考試作弊行為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不良學習心態加以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與價值觀念,更加努力學習,端正學習態度,消除學生的作弊心理,讓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