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德芳 劉婷婷 江蘇省泗洪縣育才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笨梢?,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的學習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戶外環境作為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擴大了的活動中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由、自主、創造、愉悅,從而得到身心放松的美好天地。在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中,針對戶外環境的建設,我對所承包的騎行區環境進行了如下改造。
騎小車一直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游戲,近期我們發現在騎行區幼兒會自取一些紙筒放在馬路中間,增加游戲的難度,還有一部分幼兒會到其他區域推幾個輪胎、搬幾塊建構區的單元磚過來設置路障,讓游戲的幼兒感覺到游戲具有了挑戰,從而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這樣一來,參與到騎行區游戲的幼兒越來越多,在騎行區逗留、等待的幼兒也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并沒有直接干涉,而是在思考如何能讓騎行區的游戲環境變得有序。
戶外游戲場所應是一個動態的環境,需要定期和幼兒進行討論與變化,于是,針對前一天的游戲狀況,我們和幼兒展開了討論。
提問1: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騎行區呢?
多多:我喜歡有挑戰性的、高難度的。
萱萱:我喜歡整齊的環境,有時候騎行區人多,不方便騎車。
齊齊: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合作騎車。
樂樂:沒有車的小朋友可以選擇到其他區域,要不然站在馬路中間很危險。
……
提問2:那我們怎樣才能營造一個有序的騎行環境呢?
媛媛:騎車的時候,我們可以排隊,不能搶。
涵涵:沒有騎到小車的小朋友不要在騎行區里等待。
天天:我們可以設置一個領證處,領到證的小朋友才能去騎車,沒有證的小朋友就到其他區域里玩,這樣就不會亂了。
……
根據幼兒討論的結果,我們在操場中間用輪胎、紙筒設置“公路障”和“賽道迷宮”,還把幼兒園門口的一段路程也納入騎行區范圍。這樣,小車不但可以繞行,還可以拐彎,增加了路線的起伏變化,保證了活動的充足空間,提高了活動的趣味性和技巧性。為了讓騎行區的環境更加有序,我們和幼兒一同制作了駕駛證,駕駛證由幼兒自己設計、創意。就像幼兒說的那樣,在騎行區設置領證處,只有領到駕駛證的幼兒才能參與到騎行區的游戲中,對于沒有駕駛證的幼兒可以選擇另外的角色,或者到其他區域游戲。
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我們在第二天的游戲中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從幼兒的游戲狀態可以看出,整個游戲環境是具有挑戰性且有序的。幼兒自由地在操場上騎車,在寬敞的場地上玩得非常歡暢。沒有駕駛證的幼兒也沒有出現消極等待的現象,整個騎行區的環境變得有序起來。隨著新環境的改變,我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游戲過程中,部分幼兒會把車騎到附近的區域繞行,或者繞著操場邊的區域行駛,有時小車會卡在其他區域的游戲材料中間,暴露出一些安全隱患。針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和安全狀況,游戲結束后,我們又進行了討論。
教師:在今天的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涵涵:有幾個小朋友把車騎到其他區域了。
秒秒:還把別人的材料撞倒了。
翰翰:沒有按照交通規則行駛,很不安全的。
……
教師:誰有好的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
天天:可以添加護欄,把騎行區圍起來。
多多:一般馬路上都有交通標志,來提醒車輛如何行駛。
米米: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交通標記,這樣就可以很好地玩了。
……
這次的討論中幼兒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們開始想辦法制作交通標志,為了能夠統一和美觀,我在材料的選擇上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提供了紙板、木棍、PVC管等多種材料。幼兒通過主動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交通標記的制作,并投放到騎行區內。交通標志的投放,有助于保證幼兒活動進行時的安全。例如:設置騎行方向的指示牌、迷宮入口和出口的指示牌、拐彎減速路線指示牌、下斜坡禁止左轉的指示牌等,由于圖示明確,幼兒逐步熟悉并自覺遵守規則,有效避免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互相碰撞的意外事件,保證了游戲環境的安全。通過幼兒自主探討和設計標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宗旨,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活潑地游戲,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游戲的不斷開展,游戲的難度也在不斷地增加。設置障得物已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興趣。在幼兒的提議下,大家一起用輪胎和紙筒合成“賽道迷宮”。在設計迷宮的時候,幼兒總會有很多想法,“這里的路寬點”“這里可以窄一點”“我想要一個大轉彎,這里可不可以有分叉路”……根據幼兒的意愿,在不斷地嘗試中,賽道迷宮也在不斷地完善,賽道迷宮為平整的操場增添了曲折的路徑,并增強了游戲的技巧性。幼兒在騎車的過程中要平衡拐彎,不能撞倒紙筒,這對他們的控制、協調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們還要注意觀察和分析路線走出迷宮,這也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空間智能,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全方位思考,培養逆向思維能力及沉著冷靜、敢于挑戰的品質等。
為了讓幼兒參與到區域管理中,我們從游戲前的準備工作到游戲后的整理,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給幼兒。游戲前幼兒合作把所需的材料擺放到固定的位置,如在各個路口放上適合的交通標志,在賽道迷宮和斜坡的入口處投放自制信號燈,把交警服裝放在指定的位置等。游戲中,我們還設置了很多的角色,如小司機、乘客、小交警、修理工等,其中小交警們要根據進入游戲場地的人流,在信號燈里插入“紅燈”或“綠燈”的指示,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超速等等。發生了“交通事故”,小交警們還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如果車輛壞了,可以到附近的“修理廠”進行維修,那里每一位“修理工”都會提供最好的服務。“加油站”的建設更是豐富了游戲的趣味性,讓游戲的角色扮演更加生動、和諧。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又提出可以加入洗車點、超市等一系列的服務場所。在和幼兒的共同商討中,騎行區的多個功能也在不斷調整著。
通過騎行區的游戲,讓幼兒學到了相關的交通知識,角色之間的互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區域的主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幼兒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游戲,并且愿意承擔力所能及的任務。我們還看到了中、大班幼兒在游戲中體現出來的責任感,會主動幫助小班幼兒擺放紙筒,提醒小伙伴注意安全。在游戲區,幼兒可以在規定的區域內盡情游戲,可以在賽道迷宮里自由探索不同的路徑,也可以在公路障礙里自由地騎行。我們和幼兒一起創設了既有規則,又有自由的游戲環境。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對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有著精辟的觀點,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彬T行區的環境改造,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身體協調能力和動作靈敏性的發展,鍛煉了肢體力量,幼兒的平衡能力、膽量意志和耐力也獲得了相應的提高。幼兒在游戲中認識交通標志,學會基本的交通規則,懂得遵守紀律。同時在挑戰性的游戲中體驗并磨練了勇敢、果斷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幼兒不僅獲得了運動技能和運動品質的發展,還在混齡的環境中收獲來自同伴的支持和鼓勵,在騎行區中幼兒是快樂、自主、不斷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