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學 戴曉娟
城鄉接合部的留守兒童數量顯現出逐年升高的發展態勢,而這樣的趨勢已然成為了一種時代特點。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情況進行綜合調查后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缺少自我保護知識和自救能力,不能夠在出現問題時有效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或者是減少傷害。面對這樣的情況,只有加強對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與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才能夠讓他們的自護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識得到發展,更加有效地處理遇到的異常情況與危險狀況。對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進行培養,需要有學校、家庭以及全社會的幫助與協作,只有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機制,才能夠讓留守兒童得到呵護,并在這樣的呵護和保障當中健康成長。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城鎮化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農業產業的整體結構也開始進行調整。為了更好地求得生存與發展,提升生活質量,開始有大量的青壯年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投入到非農產業實踐當中,由此形成了如今非常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隨之帶來的就是農民工子女無法得到父母直接監護留在家中,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通常指的是父母或者是父母當中的一方在其他地區,而兒童留在戶籍所在地無法與父母共同生活的14周歲及其以下的兒童群體。他們的年齡小,正處在生長發育和學(上接38頁)習的關鍵階段,本身就有著比較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條件,再加上他們不能夠得到父母在思想、價值觀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在成長當中缺少情感呵護,很容易出現認知偏差、個性與心理狀況異常等情況,甚至會走向歧途。所以留守兒童的人格和心理發展成為了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當中非常受關注的一方面。
研究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目的是了解他們當前在自我保護方面的實際表現,掌握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當中的現狀和具體問題,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通過對大量的調查研究結果進行歸納分析,我發現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存在著較為偏激的情況。目前的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在自我保護能力方面非常欠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極少會想要找尋他人的幫助,在自身安全受威脅時,往往會用暴力行為解決。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在有心事或遇到難題時,往往會沉默對待,不會向他人提及,小部分會和同學以及老師說。另外,在調查當中也發現成人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度較低,往往會忽視對他們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而是把側重點放在學業成績層面。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和行為會加劇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傷害,同時也會讓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發展受到影響。在調查分析當中可以了解到,對城鄉接合部的留守兒童進行針對性的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是當務之急,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保障,就必須要整合多方力量,依靠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幫助,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育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
1.有效投入專項教育基金,扶助留守兒童發展。資金上的支持有助于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狀態,也能夠為自我保護能力教育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在資金投入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增加對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學校的資金投入力度,做好對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娛樂、安全等方面的綜合管理,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當中能夠得到更為完善的安全保障,為留守兒童的安全與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第二,政府應該增加教育投資,健全硬件設施,設置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組織機構,給留守兒童提供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面向留守兒童開展針對性的自我保護能力培養與安全教育。同時社會上的其他兒童組織機構也要踴躍參與、積極行動,給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問題解決獻言獻策和貢獻力量。第三,專門為在校留守兒童構建心理健康咨詢室,解決他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引導留守兒童建立正確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其自我保護能力。
2.改進家庭教育理念方法,重視自我保護教育
家庭教育與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家庭教育方面的改善能夠讓自我保護教育得到有效落實。首先,留守兒童家長應該改變過去陳舊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不能夠把單一的關注點放在成績的獲得上,而是要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提高他們保護自己的能力,使得他們在應對生活和學習當中的各項挑戰時能夠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其次,留守兒童家長要改變家庭教育方法,不能夠用批評和打罵的方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指導,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懷,學會和他們溝通交流,充分體現家庭教育在培養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方面的功能優勢。家長在外出打工之前,就應該妥善安排好留守兒童的所有生活,做好委托監護的工作,盡量選擇有責任意識,身體健康且具備一定文化水平的監護人,這樣更有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監護人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以及思想品德,有效滲透關于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方法。家長也要定期和留守兒童交流溝通,用打電話、發視頻等方式,維護留守兒童和家長之間的親情關系,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3.完善學校自我保護教育,豐富鞏固教育成果。學校在培養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學校本身就是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和多方面教育指導的場所,擁有著大量的專業教育資源和教育人員,在教育工作特別是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方面有著一定優勢。所以學校需要積極改進和完善自我保護教育策略,創新工作方法,增加留守兒童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有效鞏固自我保護教育的成果。第一,有效引入周圍案例,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聽說玩游戲受傷、爬樹從樹上摔下、同學間快跑相撞碰破額頭等真實的案例事故,這些都是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的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案例,讓他們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規避方法,在特定的情境當中增進留守兒童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第二,在學科教育當中滲透自我保護的相關內容,讓留守兒童加強對自我保護的認識。比方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就可以針對教材當中有關青少年自我保護的內容進行著重講解,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第三,組織應急演練等實踐活動,提高留守兒童自救自護能力。比如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針對不同自然災害突發狀況的應急逃生疏散演練活動,讓學生學會自救和互救。第四,教師要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系,與家長共同探究,優化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方法,并在家庭和學校當中進行實踐落實,獲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
留守兒童是特殊的一個兒童群體,也是弱勢群體,他們所處的生長環境比較特殊,存在親情缺失的情況,另外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也通常得不到全面的關心和照顧。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加劇了留守兒童不良的成長現狀,給留守兒童的教育輔導帶來了困難。目前面對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發生率有所增加的情況,必須加強對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研究和重視,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培養,運用他們更易接受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加強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提高留守兒童對風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