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第二幼兒園 王慧文
幼兒發展一直是我們國家教育的關鍵所在,因為幼兒教育發展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與國家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為了能夠讓幼兒茁壯成長,老師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既能夠讓幼兒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能讓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呢?生活自理能力尤為重要。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需要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是他們走向成長的關鍵一步,因此老師需要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最大的意義就是促進幼兒自主成長,讓他們從小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自己生活、學習和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1.老師善于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所處的年齡正是最天真無邪的時期,在這個時段,他們在學校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老師可以針對孩子們的心理,對他們進行相關教育和培養。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是比較聰明的,學習和模仿能力非常強,老師要想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就先給他們樹立一個榜樣,比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的時候,老師親自給他們演示如何穿外套,外套的扣子是怎樣扣的,如何才能不扣錯扣子;穿鞋子的時候如何系鞋帶,這樣他們才能有一個學習的榜樣。在孩子的心里,老師是最好的朋友和最尊敬的人,他們非常愿意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學習。老師再舉行一個小小的洗手絹比賽,洗得又快又干凈的孩子,要給予表揚,獎勵一些小獎品,并讓其他孩子向他們學習。通過這種小小的比賽,讓孩子們體會到自己動手的樂趣。
2.教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老師在教育幼兒的時候,要注意教育方式。因為幼兒年齡不大,對他們的要求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高,對他們的教育要有進有退,懂得取舍。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讓他們一口吃成胖子,這個過程需要一步一步來,這就是考驗老師的耐心的時候了。孩子學習能力是有一些差別的,有些孩子可能學得比較快,有的孩子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學習起來慢一些。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放慢一下自己的進度,來等等學習比較慢的孩子。老師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要針對年齡,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他們才能看到自己的成果。比如可以給孩子們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獨立打掃自己房間的衛生,孩子的房間一般不是太大,最多也就10多個平方,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在孩子漸漸對這些自己能做的事習慣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其他的事,比如,吃完飯自己刷碗,自己疊放衣服,自己收拾書包等等。孩子就是通過做這些事情來慢慢養成生活自理能力。
3.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之所以比較差,主要是父母對他們的生活是實行包辦的,比如給他們穿衣服,幫他們洗臉刷牙,甚至吃飯的時候都不讓孩子使用筷子,而是由父母喂。他們不能在生活中得到鍛煉,長此以往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會認為如果父母不在身邊的話,他們根本就什么也干不了,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依賴。為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老師需要耐心地對孩子講明白,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同時過度依賴父母導致自己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為了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老師可以這樣做,比如在教室里,邀請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一起進行疊被子游戲,孩子自己去疊,父母只能去指導,不能動手去幫助。在孩子疊得不對的時候,父母要告訴他們如何才能疊得更好,把疊被子的技巧告訴他們,但是動手的還是孩子。通過游戲孩子會意識到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來并不困難,只要肯學,就一定能做得很好,這樣他們就獲得了自信,以后做起來會更有動力。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老師、幼兒以及父母共同努力,老師和父母對孩子不能千依百順,這樣就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孩子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充分認識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