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振東小學 湯正明
什么是深度學習,教育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存在表層和深層兩個過程,掌握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的表層,而通過知識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學習態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才是學習的深層過程,真正的學習應包括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形成態度。”
所以,深度學習不是學習內容越深越好,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思考,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識,關注學生計算思維的形成,關注他們的探究、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培養。本文就來探討,試將深度學習運用到學生的打字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打字中來,扎實推進打字教學效率。
要想學生深度學習,教師首先要深度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了解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并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新的各種吸引學生興趣的形式。目前浙江省所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一個單元一個主題,并將鮮明的主題滲透到每一課中。在這一個個主題統領下,教學者引導學生逐一開展探究活動。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課的主題從設計教學目標開始就要有所體現,使學習者明確這一課要學會什么、理解什么。
單元整組備課就是基于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用整體教學思想,對同一組主題、應用、軟件有連接點的教材資源進行統一整合,或者再開發。它既不同于單課備課,也不是簡單地將幾個教學內容進行合并,是根據學習者認知結構的發展特點,以培養基本能力、發展他們的計算思維為目的,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方案,安排教學課時、步驟和方法,體現教學的連續性、遞進性和整體性,從而幫助學生深度學習的一種備課方式。單元整組備課首先要將單元各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逐一羅列出來,再根據學生實際做適當的增減乃至重新架構。下面是對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部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羅列:

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3.鍵盤一家1.認識鍵盤上的四個功能區。2.了解十個手指的分工,各負責哪一部分的鍵。3.了解基本鍵的作用,掌握基本鍵的擊鍵方法。4.培養學生良好的打字習慣。掌握基本鍵的用法。了解在鍵盤上各個手指的分工。4.接觸上排鍵1.認識上排鍵,并能正確擊打。2.了解各種輸入法。3.學習在“寫字板”中保存文字。正確使用指法擊打上排鍵。正確使用指法擊打上排鍵。5.體驗下排鍵1.認識下排鍵,并能正確擊打。2.能用正確的輸入姿勢在寫字板中輸入單詞。3.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計算機的興趣。坐姿及手指定位。手指定位6.鍵盤指法練習1.復習上、中、下排健,并能正確擊打。2.能用正確的輸入姿勢在寫字板中輸入單詞,掌握正確的指法。3.能運用打字軟件“金山打字通”輔助練習打字,讓學生在打字游戲中提高練習的興趣。坐姿及手指定位。掌握正確的運指方法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單元中的教學目標層層遞進、前后關聯。單元整組備課可以做到胸中有大局,課中有方向,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指明方向。
學生的學習不是從上課鈴響起才開始,也不是僅僅在課堂內進行的。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體驗和生活,在生活中已經有了零星的、不系統的信息技術知識。所以,深度學習就要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時間。學習信息技術可以在家里、在社會,更要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因為課堂內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學生學習能力、信息素養個體差異很大,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內理解、掌握。因此,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課前的導學,讓學生在課余、在教室外、在課前探究,拉近學生間的差距,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在進行拼音打字學習時學生差異最明顯,拼音水平參差不齊,常常是同樣的任務,有的學生老師任務一出示就能完成,有的卻在不停地嘗試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翹舌音,到下課也沒打幾個字。語言水平的差異影響了他們信息技術技能的學習,這部分學生不再關注怎么學習拼音打字,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我怎么能拼對這個字上。因此,在教學第10課拼音輸入法時,我就利用課前導學稿,讓學生把古詩《詠鵝》每個漢字標上拼音,不會的可以查字典,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這樣不僅熟悉了這幾個漢字的拼音,又在互相檢查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為課堂上的拼音打字掃清了不會拼寫這一障礙。
會背書本的重點不等于理解,會模仿也不等于理解,知道操作步驟更不等于真正的理解,以上這些都只是表層學習,或者說是機械記憶。深度學習有別于此,關鍵一點就是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體驗過程中實現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維的累積。精心設計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將任務驅動化解成一個個學習支點,以此來驅動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激發思維活躍狀態,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引導應付式課堂學習向思維活動深入。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習,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在教學第8課《大小寫字母巧輸入》時,學生理解兩種大寫字母的輸入方法不難,如何做到“巧”輸入,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入地運用。因此,教學內容上我沒有用書上《Apple》這首兒歌,反而選用了課后練習的《ABC》這首英文兒歌,這首兒歌的前面4行全是大寫字母,一開始讓學生認識CapsLock這個鍵,并用鎖定CapsLock這個鍵的方法輸入兒歌前2行,然后引導學生尋找其他大寫字母的輸入方法,并輸入后兩行。這樣的學習路徑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與感悟,比較兩種方法的不同,學生自然而然得出:(1)CapsLock適合輸入連續的大寫字母;(2)Shift適合輸入不連續大寫字母。最后要求學生將整首兒歌錄入時,學生都會巧妙地加以選擇,真正做到了大小字母的“巧”輸入。
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才能深刻、更易于理解。在教學第3課《鍵盤一家》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了解10個手指的分工,各負責哪一部分的鍵,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書本上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出各個手指的分工,如果教師只是利用課本或課件簡單出示,學生只停留在表層的死記硬背,時間一久就忘了,特別是食指的管理范圍。在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時,我除了利用課件講解外,還利用廢舊網線剪成12厘米左右的小段,分發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照著書本上的圖示,自己把每個手指的管理范圍用小網線圍出來;圍出后再用自己的手指去嘗試每一個按一遍。這里看似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學生卻從表層的記憶到動手圍一圍再到手指嘗試,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自己的體驗,為以后的打字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表層學習不同的是,深度學習的課堂,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擠牙膏”式你問我答的互動方式,讓生生互動交流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也就是說課堂上不僅僅是老師與學生互動,而是在教學者的組織下學生和學生更頻繁地互動。
在教學第11課《詞語輸入速度快》時,我在課前互動時讓學生玩詞語接龍的游戲,比一比誰會的詞語多。在講解拼音的詞語輸入方法后,讓同桌間比一比同一個詞語誰的輸入方法多。比如“聰明”一詞就有學生找出了congming、congm、cming、cm四種不同的輸入方法,學生不僅體會到詞語的輸入比單個字快多了,更體會到同一個詞語竟然有這么多不同的輸入方法,以后即使遇到拼音不清楚的字也會巧妙地想辦法打出來。
要實現深度學習,學生要有遷移的能力,不光要理解學習內容,更要深入到情境中。只有深入情境,才能把握關鍵,辨清差異,做到“舉一反三”,順利遷移到新情境,解決新問題。如果只是簡單復制、機械記憶,那么理解也是膚淺的,仍舊停留在淺層學習上。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創設深度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將所學知識和新的情境建立聯系從而達到遷移的目的。
在教學第3課《鍵盤一家》后,讓學生當小老師回家挑一挑家長的錯誤,看看家長打字時各個手指的分工是否正確。如果家里有不會打字的,嘗試著教會他們手指的擺放,各個手指的分工。教學第11課《詞語輸入速度快》后,讓學生找一篇自己的作文,把里面的詞語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來,并把作文錄入到電腦中。這樣,學生從表層的記憶到親身體驗再將知識點進行遷移,真正做到了深度學習,效率倍增。
打字教學是枯燥的,如果一味地機械記憶和練習會很快使學生生厭,我巧妙利用深度學習理論并在打字教學中加以實踐運用,加上每節課課前的練習,切實提高了打字教學效率,學生打字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