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戴窯中心小學 姜華妹
語文是小學重要的基礎教學課程,教師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培養,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統一管理、統一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也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無法充分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利用“統籌兼顧”的分層教學法,讓學生平衡發展、分層教學,并且使用因材施教、分層評估的教學策略,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掌握學生性格、愛好等個性化特點,然后再根據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共通性”來開展教學,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狀況的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各個層次的平衡發展,讓學生都能夠獲得“相對的”進步,爭取“一個都不能少”,實現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引導者的語文教師應當從自己的教學理念開始進行積極地轉變,主動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以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將不同學習能力與學習狀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可以著重留意學生的課堂表現,從學生的聽課狀態判斷學生的內在性格,然后在課下也積極創造與學生之間的“融合點”,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交流來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各自的特點。在課上與課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親密暗示”,以此來盡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充分信任教師并且將教師當作他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除了學生的日常表現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語文考核中的表現來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課堂表現以及考試表現分析學生的學習“短板”,這樣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分層教學。
為了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層教學策略得到有效地實施,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問題的方法將整體教學目標分成不同的層級,而且針對不同層級設計不同的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問題中獲得成長,這種教學方法充分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目標。以教學《成語故事——“守株待兔”》課文為例,為了更好地實現語文課堂的分層教學,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去實現這一目標,先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出來,接著教師便可以對學生發問,從易到難一步一步提升問題層次。第一個問題是:守株待兔需要的是什么?接著第二個問題是:你們認為真的能夠“守株待兔”成功嗎?最后一個問題是:這篇文章通過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想要表達什么思想呢?通過一步一步、不斷加深的問題創設讓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巨大的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在傳統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入推進,翻轉課堂模式已經從原先的“不可能”逐漸成為現實,而且也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擁戴。現在狹義上的翻轉課堂意味著利用互聯網技術將課堂教學內容放到課下完成,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教學《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文為例,為了促進課堂不活躍的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在課下制作多媒體課件,走到講臺講解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課堂學習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互通互聯的便利性,將一些錄制好的課堂回放放到在線學習平臺上,讓學生能夠在平臺上自行學習不會的內容,這也是一種分層教學的方式。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所以針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應當有所不同,而分層教育模式的另外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能夠采取針對性、多樣化的策略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也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來源,而“唯成績論”的評價方式明顯是教師評價功能的“濫用”,教師應當利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針對學生身上的亮點,教師要在公開的場合對其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以及優勢。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當帶著耐心進行指導與鼓勵,慢慢引導學生樹立起自信心,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這樣教師才可以有效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進步。以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一課為例,高層次的學生能夠迅速獲得明顯的學習成果,而且還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文章中提出的問題、分析文章的主旨,這些學生能夠十分自覺地完成深度學習,教師應當給予其正面、積極的表揚與鼓勵。而那些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也許沒有高層次學生進步明顯,學習效果也不一定很好,這時教師也應當引導這些學生突破自我、挑戰自己的極限,進而獲得“相對于自己”的進步,這些學生慢慢也會找到自己的學習價值。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完成學習,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處理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無法獲得相同學習效果的尷尬場面,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獲得極佳的學習體驗,這是分層教學法的意義所在。希望廣大教師能夠有效地利用分層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提升,讓“教育公平”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