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東蕾幼兒園 王燁
在活動的設計中,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導入、活動過程等等這些環節是活動設計中的核心部分,這些環節緊密聯系,所以設計好有價值的美術活動,要把創新的理念滲透到這些環節中。
活動名稱是活動內容的簡潔概況,所以美木活動的創新設計,先要從活動名稱的創新開始。現有的很多活動名稱都過于直白,只注重知識性,缺少趣味性。在大班《裝扮面具》的美術活動設計中,可以將活動名稱《裝扮面具》改為《森林里的假面舞會》,看到這么有趣的名稱就會吸引幼兒身臨其境,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大班美術活動:《學燒菜》,我們將活動名稱改為《學燒中國菜》,多兩字,幼兒萌發了自豪感,激發創作的熱情,名稱還顯現情感目標。
經驗告訴我們:美術活動的創新設計,從活動名稱的創新開始,而創新活動名稱要聯系活動內容,體現趣味和情感性。
活動目標作為活動實踐的第一要素,為教學過程的展開指明方向。活動設計要創新,就要設計好活動目標。在傳統情感目標、技能目標的基礎上,幼兒美術活動的目標一定要創新設計。這就在于目標要有拓展性,《螞蟻和西瓜》目標設計就是在把握了主題核心經驗的基礎上再推敲。目標的拓展性:撕貼的添畫的方法表現螞蟻和西瓜之間的故事情節。幼兒對繪本故事情節理解后,將自己的獨特的思想通過創作表現。《森林里的假面舞會》,幼兒嘗試選擇喜歡的方式和材料裝扮面具,目標的拓展性:體會材料的不同使用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美木活動的創新設計與創新的活動導入息息相關,創新的活動導入讓人眼前一亮,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經驗告訴我們,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導入形式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前期經驗的導入、作品觀察的導入、藝術欣賞的導入、操作材料的導入、藝術繪本的導入、趣味游戲的導入等。
1.由前期經驗導入的策略。解讀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最近發展論》并聯系幼兒已有的經驗,由經驗導入能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藝術活動。《指南》的藝術領域也要求我們在開展活動中:“要根據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與幼兒一起共同確定表達表現的藝術主題,并引導幼兒圍繞藝術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主題的表達表現。”這啟發我們在選擇幼兒美術活動時,要考慮活動是否貼近幼兒生活、滿足幼兒興趣,幼兒對其是否有感性經驗,是否有可能經驗再建構。如:春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窗外的那片彩色,我們要把握幼兒的興趣點和前期經驗,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觀察情景的變化、長出嫩芽的小草、顏色鮮艷的花朵,他們對其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帶著這種心情才能投入到繪畫活動《泡泡花》中去。我們要明確幼兒經驗的獲得有主觀性和模糊性的特征,不能隨意下結論。
2.由作品觀察導入的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從觀察中可以汲取知識,《觀察法》是培養幼兒觀察力的方法,是一切繪畫活動開始的基礎,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物體顏色、形狀、各部分的比例及與其他物體的關系,觀察畫面的畫風和畫法,感知物體,感受美,提高創作能力。很多藝術活動都是通過觀察導入的,《沙畫》通過觀察沙畫制作的過程導入,《在天鵝湖上》觀察姿態各異的天鵝圖片導入。筆者曾觀摩美術活動《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老師先引導觀察畫面:陽光下的河濱樹林間,人們在休息、散步、聊天,午后的陽光拉長了人們身影,畫面寧靜、和諧而美麗。通過觀察優秀名畫讓幼兒感受畫面美,打開了孩子審美視角,再引導幼兒了解點彩派繪畫的特點,嘗試進行自己的創作。我們可以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具有藝術價值的繪本故事、藝術童話劇、大師作品,對其進行細致觀察。
3.由情景情節導入的策略。情景在整個導入過程中的環境和情節的呈現,對營造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進行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可以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繪本故事,一起完成一些任務等進行導入。如《好吃的甜甜圈》活動中,老師創設了動物們要開店,幫助動物們制作甜甜圈的任務進行導入。導入創新目的是吸引幼兒的關注,使他們在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活動情景的創設既要遵循美感體現藝術性,也要和目標達成一致。
實踐告訴我們:美術活動的創新設計,由創新的活動導入展開。而創新的活動導入就要綜合運用方法,把握其藝術和節奏性。
活動過程是完成所有活動內容的核心,是達成活動目標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的有效指導和創新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美術活動過程的創新點是通過教師的提問和材料設計實現的。
1.教師的提問要創新。觀察性提問:要明確提問的目的不是直接傳遞知識,而是要能啟發幼兒進行有序、全面地深入觀察和思考,在掌握一些觀察技能時,促進其觀察能力的提高。如幼兒在看到天鵝的各種姿態后,教師有序地提問:天鵝長什么樣子的,天鵝做了什么優美的動作?它們朝什么方向飛?這些提問提醒幼兒指向性觀察,為活動后續創作鋪墊。
比較性提問:幼兒具有了一定的比較觀察的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這樣的觀察能力,設計具有挑戰性和比較性的問題。這種提問適合在分享交流環節,通過比較創作想法的不同,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來自不同的的生活環境,興趣經驗各不相同。所以,在互動中會自發生成許多不同的想法和主題。但是幼兒常常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的左右,對表達往往缺乏藝術的深度。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師生共同生產新的藝術主題。
2.幼兒材料提供要創新。美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結合的活動,是幼兒觀察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所以我們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研究并嘗試創新使用,供幼兒創造和想象發揮。如在《泡泡花》活動中,我們改變了傳統的撕貼方法,而是用了吸管和有顏色的肥皂水為材料,幼兒吹出泡泡并將這種獨特的肌理融化在紙上,用自己喜歡方式組合創作花朵。
實踐告訴我們,美術活動的創新設計,在創新的活動過程中體現,要創新活動過程就要精煉提問和材料,凸顯開放和創新性。
我們研究美術活動的創新設計,要懷揣正確的理念,這種理念要落實核心環節。
讓我們一起再思考:我們注重核心環節的創新,但不能忽視對延伸環節的設計。活動延伸是美木活動創新設計的畫龍點睛,也是對幼兒藝術發展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