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 鄭 婧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的一塊教學內容,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口算方法,學會計算該類題目。在教學中,我按照一般教案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情境,列出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算式:24+7,然后讓學生思考交流他們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的先算4+7=11,再算11+20=31,有的從4里拿出3與7湊成10,再用10+21=31,有的從7里拿出6與24湊成30,用30+1=31,課堂上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氣氛。然而在課后,我卻發現看似熱鬧的課堂下面,還是有學生掌握不扎實,在選擇方法上似乎沒有了方向。
確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關于口算教學的較多現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口算“筆算化”
不少教師認為口算就是筆算,并且為了提高口算速度、加快教學進度,要求學生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算法,將學生的口算方法與筆算方法相統一,使得口算“筆算化”,口算“筆算化”現象比較盛行。
(2)口算方法多而不優
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一味地讓學生思考多樣化的口算方法,一節課下來,方法多了,卻忽略了方法的優化,使得學生對于方法的選擇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化了的方法進行口算。
(3)盲目練習,應用于實踐的不多
為提高口算速度,教師更多的是選擇讓學生在校或者在家進行大量的口算訓練來達到效果,或者有時會在課堂上通過開小火車的方式來增加口算練習的趣味,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總體而言,讓學生運用口算于生活的實踐并不多,口算的價值體現不大。
這樣的口算教學行為是否能真正利于學生的發展?究竟怎樣的口算教學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進步?
通過對口算價值的分析,我們知道教學中關于口算的幾種常見的教學現象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忽略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意識的滲透,忽略了口算的實用性,割裂了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基于學生思維能力等發展的要求,筆者認為改進口算教學的對策有:一是明晰算理中促進算法多樣化;二是總結方法中擇優而用;三是練習中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四是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思維發展經歷著“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要從直觀的算理過渡到抽象的算法,課堂教學也需要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操作中理解把握相關概念,感悟算理,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算法,通過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體驗思維發展的過程,在算理的理解上運用算理進行口算,從而使口算方法多樣化,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時,當學生根據情景列出算式56-18時,由于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提前指導下已經掌握了筆算方法,因此有不少學生采用了筆算的方式進行口答,也似乎不會思考其他口算方法了。但是學生在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特別容易出現低效的現象,因此,結合算理,掌握更多的好方法是有必要的。這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怎樣從5捆6根小棒中減去18根小棒。借助了小棒這一直觀形象。在擺小棒的過程中學生結合擺法與數字的意義總結算法,學生的思路開闊了起來。
思維的目的是讓口算變得更簡單快速。方法繁多而且良莠不齊,容易讓學生無從選擇,使得口算失去了效率與速度,而比較總結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適合的算法。通過比較,感悟算法的優劣,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口算的最一般基礎是“湊整”這一數學思想,練習中教師分別出示數字29、13和7,請學生快速口算出三個數字之和,在競賽氛圍中,引導學生交流發現快速報出答案的方法,即先加13和7湊整,再加29,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湊整方法對于便捷口算的意義與價值。接著再出示26、37、14以及38、16、22等多組數據,進行湊整思想方法的鞏固,從而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
要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還有賴于其策略意識的發展,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能夠感知更優化的策略。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視算、聽算相結合,培養策略意識。視算就是通過眼看,腦算,得出答案。聽算,則要求聽算式,用腦記數字,腦算,最后得出答案。
我們可以采取訓練方式的多樣化,讓視算、聽算相結合,每天交替練習,就使得學生在方法上開始有所選擇,傾向于思考怎樣的口算方法才能更為便捷迅速,充分鍛煉其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
一般這樣的練習可以安排在早自修時間或者是課前等,如我們可以在一次訓練中安排同類型的題目進行練習,強化方法意識,比如,都練習8,9的乘法,或者都練習72-19,96-28這種可以把減數湊成幾十,再把多減的加回去的題目,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算法,學生選擇何種方法仍由他們自主選擇。同時,如果能在學生練習時采用小組競賽等豐富的競爭激勵形式,學生的興趣也將更為濃厚。
古話說得好,學以致用。除了一般的課堂教學設計,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感受口算的價值,體會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更加重視口算。
口算的教學貫穿于小學教學始終,良好的口算能力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而計算的合理、簡捷、迅速、正確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數學素養。而口算能力、數學素養的高低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撥開云霧,還原口算的本質,明白其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能力的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