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 吳海燕
類比思想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它揭示著知識之間的聯系。數學知識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學生很難思考掌握。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類比思想這一特征,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巧妙地滲入類比思想,以充分活躍學生數學思維,推動學生深入思考,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很多數學知識都是蘊藏于生活實際中,而且數學知識有很多都比較抽象、難懂,學生不易掌握、理解。教師可以巧妙地聯系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好地思考、探究。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適時地創設一個合理的生活情境,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分析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及其概率”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隨機事件的一些概念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習素材,引入了一些熟悉的事物:北京市地區一年四季變化的規律是一定的。在哪個時間天氣最熱,在哪個時間的天氣最冷,這都是必然的。這是一個必然事件,太陽會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這也是必然事件。一粒種子埋在土中能不能發芽,這是不確定的,是一個不確定事件。教師就這樣列舉學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讓學生類比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對一些隨機事件的概念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學生也很主動地聯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思考數學知識,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思考,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入生活元素,讓學生能夠類比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更好地分析數學知識。這樣很好地打開了學生思路,促進了學生的理解,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中數學中有很多數學概念,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由此,教師要注重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可以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更好地思考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滲入類比思想,讓學生可以借用以往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激活學生數學思維,促使學生有效理解,實現良好知識體系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先給出一些數據,并讓學生從中探尋這些數據的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先回憶等差數列的知識,類比等差數列的知識來探究等比數列的內容。學生想到等差數列中相鄰的兩項的差是一個定值,這一定值被稱為公差,像這樣的數列叫作等差數列。于是學生類比思考,發現教師給出的這些數據中,每相鄰的兩個數據之間的比值相同。學生大膽地猜想這一比值可以稱之為公比,并從中很好地體驗到等比數列這一數學概念。之后,有學生想到等差數列中有一個“等差中項”的概念,其性質是中項的2倍等于前一項與后一項的和。于是,學生開始思考是否還有“等比中項”這一概念,如果有,會有著怎樣的特性呢?隨后,學生開始根據自己的想法進入深一步的探究學習中。很快學生便利用等差中項的探尋方法,探求出等比中項的內容。在探究出這一小知識點后,學生又開始類比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去探尋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學生就這樣類比等差數列的知識,對等比數列的知識有了很深入的認識。
在這一數學案例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充分簡化數學知識,活躍學生數學思維,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效發展。
很多數學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這樣學生所學的很多新知識可以利用舊知識引入,這樣能夠簡化學生思維,讓學生更好的思考分析。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類比思想,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深入思考新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有效探究。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余弦函數圖像性質的知識內容時,從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發。首先,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正弦函數的性質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想到了研究正弦函數時,先探究的定義域以及值域,之后又研究了它的單調性以及奇偶性等。這時,教師向學生引入新知識——余弦函數。學生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想到sin(x+)=cosx,這也就能夠猜測出余弦函數圖像與正弦函數圖像相似,它是正弦函數向左平移了個單位。學生想到這也就意味著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有著很大的關聯。于是,學生非常主動地從正弦函數圖像性質的角度出發,更深一步地學習探究余弦函數的性質。隨后,學生試著根據自己的想法畫出圖像,并借助正弦函數的知識,逐步思考探究余弦函數圖像的性質。
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借用已學的數學知識思考探究新知識,成功地將數學知識簡單化,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思考、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融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類比思想方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它成功地將知識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的學習不再突兀,對學生的進一步探究學習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后的高中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滲入類比思想,引導學生類比學習,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學習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