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生祠中心小學 周 艷
由于小學生生活環境簡單且所接觸的事物不多,加之其思維能力尚未全面開發,所以看待問題的眼光也具有形式化特征,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貫徹落實實踐教學方面,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對新知識學習前,預習環節不容小覷,只有預習效果明顯,才能夠使學生對課堂知識形成正確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預習的時候,學生可以大致了解新知識內容,使其獨立思考能力得到鍛煉。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調預習的重要性,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學生預習強化方面,要想取得理想的預習效果,并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就要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提出問題,使學生根據問題開展預習,不斷強化獨立思考能力,全面培養其思維能力。
以《圖形的運動》為例,在開展教學期間,為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問題:
1.圖形運動前后有什么改變?
2.圖形運動方式應如何描述?
3.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圖形運動?
根據上述問題的設計,即可向學生介紹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并且在問題中融入相關數學知識,能夠在學生主動思考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科學合理地預習新的知識,增強預習的效果。與此同時,在思考過程中,也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行了培養,能夠更好地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通過實踐探究,能夠使學生深入挖掘問題內容,并在探究期間增強獨立思考與問題分析能力。而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小學生的探究意識相對薄弱,且并不具備問題分析與鉆研的習慣,直接影響了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研究意識,能夠針對探究遇到的問題展開系統分析與鉆研,使得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培養。而在對學生探究知識能力進行鍛煉方面,數學教師要對其學習狀態與水平加以分析,衡量學生之間的不同并對學習任務進行分配,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進行培養,優化其邏輯思維能力。
以《分數的混合運算》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探究“以碗知僧”活動的時候,有效地結合了數學知識和古代詩詞文化,所以能夠充分利用生活故事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在實際探究期間,學生對于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嘗一碗羹的理解并不全面,也并未考慮將飯碗與湯碗加在一起就是總的碗數。所以在探究期間,要向學生講解,把總的碗數假設成x,而飯碗的個數就是,湯碗的個數就是,將飯碗與湯碗全部相加就代表了總的碗數,進而列出相對應的方程,并獲得最終的結果。所以,在探究問題期間,學生遇到問題應當與學習內容相互結合,進而獲得教材以外的數學知識,使其問題分析能力得到培養,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全面增強。
通過習題解說,學生可以詳細地描述所學知識,并且向其他同學講解個人的解答想法以及對于知識的理解。在解說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全面培養。為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組織學生講解數學習題。與此同時,在實際講解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也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或是不斷鼓勵其他同學提出問題,使得講述學生能夠與講解問題相互結合完成解答。在講解期間,學生思維始終相對集中,并且準備應對其他同學的問題,所以通過習題解說即可對學生思維加以培養,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以調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比的應用》為例,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即可組織習題解說活動,要求學生選擇教材習題在課堂上解說。需要向其他同學告知講解的習題,并組織個人語言,向其他同學講解題目大概內容與考查重點。這樣一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會不斷增強,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通過習題講解,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自如地應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不斷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數學教師始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程度與狀況,通過合理運用預習、探究以及習題解說三方面措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