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黃浦幼兒園 夏昕璐
陶行知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睌祵W對孩子來說相對抽象,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因為我們的幼兒教育是為孩子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要通過數學和生活的結合,讓幼兒能夠親身體驗生活教育,從而理解、發現數學的作用和價值。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睌祵W問題產生在生活中,幼兒學數學也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長期以來,為什么有一些幼兒對數學不感興趣?其主要原因是數學離幼兒的生活太遠,所以使幼兒感到數學枯燥、抽象難學。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根據幼兒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把數學教育與日常生活融合起來,這樣可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滿足幼兒的需要。同時我們要在一日生活中注重數學與生活、游戲相結合,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币虼宋覀円尯⒆幼叱鼋淌?,走進自然,走向生活,從而增長知識和能力。例如:在中班數學《相鄰朋友在哪里》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玩了游戲“報數名”。把大數卡發給5位小朋友,請他們拿著數卡站在一橫排,等我報到數字幾,拿著相應數卡的幼兒就把數卡舉起來,大聲地念“我是數字幾”。之后我出示雪花片幫助幼兒復習數字1~5,回憶數字5對應5個雪花片……并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字多1和少1的關系。理解之后就開始玩游戲了,5個小朋友拿著數卡站成一排,然后相鄰朋友之間互換位置,我請其中一個幼兒站出來,小朋友們共同找出他的相鄰朋友是誰。這個游戲玩了好幾次,小朋友的興趣一直很濃厚,而且也很好地掌握了“相鄰朋友”的含義。我們利用這樣的活動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讓數字從小朋友們的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孩子們感到熟悉、有趣,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為他們日后數學活動的學習提供有益的幫助。
在布置班級環境時,我們利用主題墻、區域等地方把數學內容融合進去。如我們會在益智區里提供各種圖形拼擺組合成的一些圖案,圖形標志若干,N次貼。讓幼兒以基本形態的圖形組合圖案為主,每種圖形的數量控制在6以內,引導幼兒觀察圖案,分類辨認點數,統計每種圖形的數量。在科學區中提供長短不同的尺子讓幼兒學習測量。在生活區提供帶殼花生、小碗或盤子、點卡,幼兒自己嘗試用手剝花生,品嘗花生,并根據點卡的數量剝相應的花生;還會提供不同顏色的彩珠和釣魚線,讓幼兒學習串手鏈、項鏈,鍛煉幼兒手部肌肉能力。在美工區里我們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樹葉,在感知量的同時進行樹葉拼貼畫,并裝飾在主題墻上。自從我們把數學方面的目標融入各個領域的區域活動之后,不僅使孩子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幼兒可以體會到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部分難題,是十分有用的,有效提高了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的選擇、計劃活動。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區域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和理念,所以將幼兒數學融入區域活動極富意義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要把數學活動與生活聯系起來,活動內容貼近生活,孩子們會學得更快、掌握得更牢固。如在中班上學期的數學活動《制作超市商品價格標簽》,首先我引發幼兒對班級“小超市”的興趣,之后我將圖標貼在貨架上,幼兒按照圖標自由選擇商品分類放入貨架中,我們共同檢查商品分類擺放結果,最后就是實踐操作:制作商品價格標簽。我請幼兒與好朋友一起選擇一種商品制訂的價格,記錄在標簽紙上,然后幼兒將制作好價格的標簽放回到貨架中。我將商品標價與幼兒的游戲聯系起來,并在之后的游戲過程中鼓勵幼兒不斷地添加商品。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滲透著數學,如幼兒學習了長短、高矮的概念后,可以和好朋友比較身高;學習了等分以后,可以在生日當天給家人均勻地分蛋糕;學會了加減運算以后,可以在角色游戲中當店主給客人找錢;認識了時間以后,孩子們可以自己制訂一日的生活作息時間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對我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他讓我們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具有感染力。我們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如此便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從而讓幼兒喜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