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縣蘆崗街道中心學校 王高麗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的思維從具體的意識形態向抽象的意識形態中過渡,小學數學教學融入數形結合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找到數學中“數”與“形”之間的聯系,將抽象化的數學語言運用圖形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思維模式,促使學生發展。本文主要對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進行以下幾點分析,以期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貢獻出一份力量。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數形結合簡而言之就是由于小學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定義過于抽象化,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從而衍生出數形結合新穎的教學模式,就是將“數”與“形”有效的結合,就可以借助板書或現代化信息技術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數學結合思想,就是將“數”與“形”之間進行有效的轉化,把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合理的幾何圖形,通過觀察幾何圖形之間的數量關系,尋找圖形與數量之間的聯系,并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反之,通過幾何圖形的相關問題,合理有效地進行數量轉化,從而運用數量關系表示幾何圖形,進而解決相關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將數學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數學中的實際難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有許多數學公式需要學生反復記憶,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使學生在學習數學公式時,老師常常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導致學生數學公式無法靈活的運用與掌握,對于有些難度的數學題型,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吃力的現象,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解決數學習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運用數形結合模式,通過數與形的有效轉換,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有效地培養學生掌握數形結合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分析能力,開法學生的智力,從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老師在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老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模式,從而借助正方形與長方形,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充分的觀察,進而讓學生了解周長指的是什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得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通過圖形與數量關系的轉換,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視覺沖擊效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數學的學習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模式,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有效地將數與形充分結合,使圖形與數量之間的變換關系更加明朗,通過學生利用圖形的特點,寫一寫、算一算等過程,使學生的解題與學習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同時還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真正讓學生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學科的實用性,老師應該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在學生進行計算的過程中,正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產生碰撞的關鍵時期,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實現老師的教學目的,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老師在講解函數的初步認識中《幾分之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學語言所描繪的教學情境,老師可以運用屬性結合教學模式,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一張大餅,讓學生看一看這個餅的三分之二有多少,四分之一有多少等,讓學生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教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加靈活,使學生看到圖形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分數的基本認知,提高學生分析與理解的能力,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小學階段,其認知規律發生了根本變化,主要由感官認知上升到表象認知的基礎之上,從而形成主觀意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牢牢把握學生的根本轉變,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多個教學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探索,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讓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多變,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老師在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模式,老師借助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實際物體,讓學生仔細觀察,從而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實際特點,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六個面,進而通過數學推導公式,得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便于學生理解與吸收數學知識,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讓學生一想到正方體與長方體,就會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意識形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模式,使小學數學中復雜抽象的數量關系變得簡單化與具體化,使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吸收數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空間思維觀念,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