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獅市東港路石光中學 陳國泉
解題能力是學生的數學素養最直接的體現,學生既要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還需要在解題的時候分析題目,根據自己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語言來對題目進行解答。在解題的時候,學生的數學能力會得到全面的體現。所以,初中教師在教學數學的時候要注意從學生的各個方面來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的解題能力主要考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在期末考試復習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某一個解題環節上會出現錯誤,而且是反復出現錯誤。學生有可能會把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歸結為粗心大意,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學生的復習可以體現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扎實,對各個原理的掌握要精確到每一個符號,這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才不會出現較大的錯誤,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做題思路。同時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是鞏固和他們學過的知識,學生只有深入掌握了基礎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才能在解題的時候得心應手。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解題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指導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本,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化未知為已知”的解題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加減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在了解了他們的情況之后給學生出一些題,讓他們來做,這樣學生就可以鞏固剛學到的知識,加深印象。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從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得來,更應該通過課后的練習得來。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在反復的練習、改錯之后得來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首先要進行審題,對題目進行判斷。可以說審題是關系學生能否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審題作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項必備能力,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讓他們逐步培養起審題的習慣。教師可以從訓練學生的臨場審題能力開始,讓學生仔細地審題,明白題干,發現隱藏的條件,然后再將了解到的內容運用到解題之中去,最后規范學生的解題。比如:“|x-3|+(y-5)2=0,求x2y2的值。”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題目之中x 和y 的范圍,已知|x-3|+(y-5)2=0,唯一的結果只有x-3=0 和y-5=0,所以就可以求出x=3,y=5,這樣就可以算出x2y2=225。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驗證自己算出的結果。學生審題不明確而導致解題錯誤,很大原因是平時做題的時候不夠規范,這樣解題就會造成混亂,解題就沒有思路。也有可能是因為時間的原因,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審題不清,最終結果也是錯誤的。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規范解題習慣,首先要仔細審題,然后一步一步地做題,遵循嚴格的步驟。教師需要將這些思想運用到平常上課時,讓學生仔細審題,理清自己的思路,規范解題步驟,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慢慢培養起規范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審題也會更加自信,解題的水平也會得到提高。
數學思維是指學生在認識數學問題的時候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是學生數學學科的基本能力。不同水平的學生的思維也不同,解題的能力也會出現高低各異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既要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也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恰當的措施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而交流和分享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在教學初中數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帶動學生整體上的進步。比如在學習分類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設置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比如:“已知m2x2+(2m+1)x+1=0 有實數根,求m 的取值范圍。”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因為問題當中的變量m 是方程的系數,所以學生要注意m 是不是為零。如果m=0,那么這個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決起來比較容易。如果m ≠0,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來進行解題。這個題目當中,需要考慮m 的不同情況,采用分類討論的方式,如果學生不進行分類討論,就會出現結果殘缺不全的情況。但是如果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學生就容易掌握多種情況,能夠培養分類討論和思考的習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的練習,讓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思維能力。
總之,對數學的學習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學生在一步一步的學習當中,需要逐步掌握數學思維和能力,這樣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也會更加靈活。學生解題的能力需要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在解題的時候能夠仔細審題,通過分享和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促進其解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