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湯建南
很多初中生在進入高中以后會明顯感覺到不適應,學習起來難度更大,特別是對于數學學科來講更是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內容、要求、難度、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變化。為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將銜接教學工作做好,從知識、習慣、能力等幾個方面著手調整,以幫助學生平穩過渡到新的學習情境中來。
首先,學生存在著運算能力減弱的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也往往不夠規范,思維的嚴密性不合乎高中數學要求。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素質培養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參與機會,且在參與后得到積極的鼓勵,雖然正面效果突出,但同時也致使不少學生出現盲目自大的心理,無形中忽略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發展。再加之初中課標中對于計算能力的訓練有所降低,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出錯情況屢屢出現。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這方面的調整,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指導和訓練機會。其次,當前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在內容方面并不完善,其原因在于初高中教材銜接本身的問題,初中教材里面弱化乃至刪減的知識,在高中數學中卻要應用,如韋達定理、二次根式、十字相乘等都屬于顯然的知識缺漏,會給學生造成數學知識內容理解的巨大壓力,因此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及時加以彌補。
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行為習慣,防止教學中的急躁冒進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在取得認知與實踐能力方面,需要特定學科知識內容的積累才能得以實現,而這是需要足夠時間的。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輔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容銜接時,需要在進度安排上充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出現急功近利的心理。比如有個別高中數學教師因為急于完成高考升學目標,往往會在不合適的時間點給學生安排難度過大的任務,讓學生過早接觸高考命題特點及命題難度,如在教授和“函數”有關的章節知識時,直接將高考試題引入課堂中來作為范例,讓學生按照已知函數表達式對值域進行求解,雖然需要承認“值域”知識屬于重要知識點,可是讓這一知識在高中一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就呈現出來是不恰當的,也與學生的初中數學思維還沒有完全向高中數學思維轉化的現實情況相沖突,將會給學生的知識點領會與掌握造成非常明顯的障礙。實際上,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在進行初高中數學學科知識銜接時,按照分步走的發展戰略,有條不紊地開展相關工作,以保證內容的引入與知識的拓展更符合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習慣,以便給高一新生提供更加自然的數學學科知識內容。例如:已知a ≤x ≤b,求函數f(x)=x2-2x+1 的所處值域。對于本題,雖然待求值域在函數表達式方面的類型并不復雜,可是由于命題者對于試題條件的限定處理,使得本題有了參數分類討論的思維,問題便具有多解性特點,原本處在初中思維的學生便不適于直接面對本題,這是需要教師留意的。
無論內容如何變換,能力始終是教學的關鍵詞,并且隨著高中數學內容的增加與難度的發展,對于能力提升的要求只會更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初中數學能力的全面進步,以便更符合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具體可從下述幾方面著手:
讓學生可以在做中學,主動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因為高中數學更加強調體會過程的重要性,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所以高中數學教學不妨多借助數學實驗教學的方式,一方面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保證學生以探究能力為學習核心,自覺完成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比如在接觸函數知識時,教師要多借助幾何畫板、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函數基本模型進行構造,使學生由此主動探索不同函數圖像規律,歸納出初高中函數知識的銜接點,而不是硬性記憶有關知識內容。
高中數學會涉及符號語言、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在初中數學中也會所體現,只是相對來說沒有高中復雜,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注意到這一點,全面關注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比如幫助學生明確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的抽象性更強,避免學生繼續初中思維,克服簡單而直觀的粗淺表達習慣。再者,高中數學教學應經常使學生側重于概念、定理的描述與提煉,讓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得到發展,而非只在理論上產生模糊的認知。
解題能力的基礎色彩最深,初高中的界限最不明顯,因此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培養,而無須做過多的干涉。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概念和定理等都可以在解題中實現初中向高中的順利過渡。教學時,教師首先幫助學生審題,掌握尋找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的方法,另外,讓學生在具體解題過程中得到綜合法、轉化法、分析法、化歸法、數形結合法等的全面訓練。舉例來說,原本屬于數字型的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圖形的形式直觀地表現出來,在解題過程中,高中階段的新知識內容能夠得到訓練,初中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內容也將再次形成深刻印象,兩相印證,學生的新舊知識會做到無縫銜接,避免了知識割裂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的起步階段,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充分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做好學生初中思維與高中數學內容之間的銜接,具體可從基礎知識、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等幾個方面著手,讓學生感受到初高中數學學習的異同,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高中學習狀態與學習模式之中,以此保證高中數學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