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第十五小學 汪 潔
當下義務教育方向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擁有科學人文素養。數學是一門實際應用比較高的學科,不但與科學有關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緊密貼合,學好數學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和客觀地去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是最關鍵的基礎學習,在思維培養和學習習慣養成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關乎以后在高級數學上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注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探究和實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用各個學科的內容載體來培育一個個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教育的終極追求。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學科素養,都體現出其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的“獨特價值”。小學數學學科根據學科性質、研究對象和問題領域,可以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擁有數學的思維、觀點以及利用所學的數學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養。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特點來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理解性困難,而核心素養的養成在他們的數學學習上會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在對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時會有比較靈活的思維方式,既能夠從客觀上看待問題,也能夠結合問題特點從主觀上分析問題;既能夠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又能夠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將數學圖形、符號與事物更好地聯系。所以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內在的對應關系”不但可以保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也有利于體現學科的特色與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相聯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教師可以充分地將課堂教學與生活相融合,營造一個學生熟悉的環境。學生在相對容易理解與接受的情景模式下更能快速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消化,并且可以很有效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意識。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中“認識圖形”一課,教師可以借助身邊的物體將圖形展現出來,比如長方體的包裝盒上有長方形;魔方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三棱柱形狀的小印章能印出三角形的圖案等等,學生逐一感知這些熟悉的物體表面有我們常見的圖形,再由立體圖形抽象出平面圖形,最終達到認識圖形并感知面在體上的教學目標。這種借助生活中的物體學習數學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從而在興趣的驅動下更好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看待問題的意識。
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數學行為就是通過在不斷地嘗試與互動下形成的,在互動模式下,學生可以將邏輯性比較強的內容在溝通互助中進行理解。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下尋找并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在學習上達到意想不到的實際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圖形的運動(三)”中關于“旋轉”的學習,教師先詢問學生在身邊見過哪些旋轉的現象,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學生們之間展開討論,有說鐘表,有說摩天輪,有說旋轉木馬,教師引出旋轉的三要素,讓學生們結合自己說的旋轉物體思考交流:旋轉中心在哪?朝哪個方向旋轉?轉了多少角度?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在彼此的互動交流中就會把這些知識理解得更透徹,邏輯思維上也會更嚴謹。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才能讓一切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性格、精神和素養。
創新意識一直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對所教知識的一種升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思考,形成創新意識,在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克服難題的勇氣。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對得出的結果進行總結與比對。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一課時,會接觸到“占地面積”,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表面積與占地面積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去探究占地面積與表面積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聯系。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情境:“三本數學書怎樣擺放表面積最小?怎樣擺放占地面積最小?”大部分學生會將三本課本摞成一摞平放在桌子上,計算出課本最大面的面積就是占地面積。然而有一小部分學生會將三本課本固定在一起立放在桌面上,測出此時的占地面積。通過計算、對比,學生就會發現兩種擺放方法表面積相等且最小,然而立放的占地面積比平放的占地面積小。這一結論的得出激發了孩子們更多的疑問,按捺不住想要繼續研究。如:“為什么占地面積不同,表面積卻相同?”“決定表面積大小的到底有哪些因素?”“怎樣讓占地面積小的物體表面積變大?”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經歷了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整合知識和創生知識的全過程,不僅深刻理解了表面積、占地面積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更通過不斷質疑與探究,培養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由教師直接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已被時代所淘汰,為了消除陳舊的教育觀念教育出來的學生在思維邏輯上呆板的狀況,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時,學生學會三角形面積、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后,可以留出時間讓學生們舉一反三,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會發現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計算依然是底乘高,甚至有的同學還會發現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面積沒有改變,周長變小了。這些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下運用數學邏輯思維學習到的知識,增強了在數學上的推理能力,與教師直接傳授相比記憶更深刻,也更加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性。
由以上分析探究得知,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是一個細化、緩慢的過程,深化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是每一位教師的教學任務,不但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深刻的掌握,還要培養數學人文精神。鍛煉學生在數學思維與方式下與生活相貼切,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能力,在落實義務教育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