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榮懷學校 許岳娣
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在發展其高效性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教學的全面發展。需要注意,在學生能力、水平受限的背景下,若課堂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將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所需,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分層的第一步就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只有做好學生分層,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也能在分層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教學現狀做出針對性的教學調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時候,需要遵循兩個重要的原則,即自愿原則和準確把握學生實際情況的原則。教師在分層教學模式中要避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更要在引導學生認識其優勢的前提下,針對低層次的學生強化其思想,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主觀能動性受阻。總之,課堂教學活動中分層教學活動的實施要求教師能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包括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學生的知識存儲量等有了解,通過針對性的教學層次劃分,能做好分層的適度調整,這樣才能在科學流動化管理中讓學生處于某一個層次中,以更好地影響學生地主觀能動性。
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分析,教學目標的導向性與評價作用十分明顯,其能夠最大化地引導學生進步,幫助學生發展。而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將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統一,要將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與智力發展作為基礎,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自身能力所及范圍內得到最好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有向線段以及兩點間距離”的知識點時,學生初步對平面解析幾何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接觸,并且不同學生間的差異十分明顯,教師必須要為學生設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要制定基礎的教學目標,如:掌握有向線段概念,熟悉平面內與數軸上的兩點間距離公式;對解題步驟以及解析法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強化理解坐標系的基本建立原則,對解析法能夠初步運用;能夠利用解析法進行幾何問題的解決,其本質內容仍然是從代數的角度進行解答。制定這樣彈性的教學目標后,要將其應用于全班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以及能力自由選擇。一般情況下,低層次的學生會很自然地選擇從基礎目標做起,再向提高目標發起挑戰,最后向著發展目標前進;高層次的學生則可以直接過渡到發展目標之上。總之,彈性目標的制定,其最基本的原則便是要向下保底,上不封頂。
仍以上述教學內容為例,分層教學實施的關鍵集中在教學的過程上,若從整體教學模式入手可以了解到,分層教學包含的內容有四個方面:第一,教師先要針對知識點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引導,在教學中,針對優等生對其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使用相關知識點更好地解決當前面臨的各類問題,除此之外,要求學生能合理使用坐標系,將代數與幾何綜合應用在一起,強化數形結合的理念;針對低層次的學生,先要消除學生的畏學心理,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做好耐心細致地講授,鼓勵學生牢記相關概念,并借助簡單的試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使用方法,使學生樹立初步學習自信心;第二,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本課教學目標指向,通過分層教學模式,為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核心,使學生能認識到學習目標實施的重要性。針對優等學生,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進行延伸,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學生受阻的時候,教師僅需指點一二即可。針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結合自學與教師講授的方式,以教師講授為重點開展教學引入,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讓學生對基礎概念進行了解,明晰規定了方向的線段便是一條有向線段,同時還要掌握有向線段的起點與終點是怎樣規定的,從而更好地認識有向線段,在相關題目的考查中能夠將其進行基礎應用。第三,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安排習題進行教學訓練。教師為學生設置習題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好合理的教學分組,針對優等學生,要使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全面理解和靈活地運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可以引入一題多解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基礎知識內容講授為主,為學生布置簡單的習題,能讓學生實現獨立解題的目的,這對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有積極的影響。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使用分層教學法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生素養和學生能力,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能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前提,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