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海濱小學 王小惠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數學基礎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數學這一學科的抽象性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互動教學的民主性、平等性恰恰能夠滿足小學數學的教學需求。但是當前小學數學對互動教學的應用現狀卻不容樂觀,因此,筆者便根據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看法。
在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會覺得學習數學枯燥、乏味,不能有效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這是由數學學科特點所決定的,也是每個人在學習數學時都會遇到的不可避免的問題。面對單調的符號與數字,教師總是需要與學生通過互動、交流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構建情感互動氛圍,使學生在互動中變得心情愉悅,從而主動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情感互動氛圍的構建還能夠在融洽師生情感、拉近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事物,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鐘表,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我在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視構建情感互動氛圍。因此上課后,我首先讓大家傳看提前準備好的鐘表,并隨即開展了一個小型的“鐘表”討論會,要求大家一起交流和討論自己記憶中的鐘表。在討論過程中,我還與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性引導,使學生逐漸進入探究鐘表的互動氛圍之中,從而初步了解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所代表的意思。與此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形狀的鐘表,加強了學生對鐘表的互動和學習興趣。在討論結束后,我順利將學生帶入了對鐘表進行全方面認識的教學過程中,進而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既包括教師的“教”,也包括學生的“學”,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知識互動的過程便是一個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知識互動過程是一個讓小學生正確認識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進行互動,以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使其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具體,從而讓學生盡快理解數學知識。尤其是針對小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更應該發揮出自身的能力,盡可能地將其轉化成身邊的事,從而通過知識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小數的意義,能夠正確讀寫小數以及學會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知識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超市、商場中帶有小數的商品標價,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回憶和討論自己平常是怎么買東西的,從而總結這些小數價格代表的意思。一段時間過后,我便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小數的思考與數學知識進行了互動,從而使學生將二者聯系起來,最終有效掌握了小數的知識,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獲得了實質性的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所展開的教學活動,是充分發揮出互動教學優勢的重要媒介。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愛玩、愛鬧,且在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性,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他們進行分組,必然能夠有效促進生生互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同時,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時,應該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互動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了解的信息,從而使各小組之間形成一個信息網,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并在互動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時,考慮到小學生對這些抽象幾何圖形的學習興趣不足,我在上課前便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分組。因此,上課后,為了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動與交流,每人做出一個圓錐和圓柱的模型。在對“如何做模型”這一問題的互動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便逐漸被調動了起來。隨著模型制作完成,學生們在探究其表面積和體積時便更加得心應手,而我則根據他們的探究情況進行了適當的引導,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了該數學知識。顯然,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的互動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更應該重視對互動教學的應用,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同時,為了發揮出互動教學的優勢,當代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積極創新互動教學策略,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