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實驗小學 朱 勇
小學方程是高年級小學生學習的重要數學知識,考查了學生的思維抽象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小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打破小學生的思維定式,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方程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將淺談我國小學方程教學的現狀及提升方程教學效率的辦法,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看到,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學生并不喜歡方程教學,認為方程枯燥無味、解題不方便。方程的建立是通過設未知量,將其直接放入算式中解題,是一種順向思考的解題方式。通常來說,方程解題方式使解題更加方便,但由于小學生學習的方程十分簡單,設未知量反而加重了解題負擔,學生方程學習興趣不高。
為此,教師要提升方程教學的效率,就要提高小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好奇心與好勝心強的特點,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合理的方程教學目標。再次,教師在日常與學生的相處中可以有意無意地讓學生通過方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長效學習興趣。教師在利用情景教學法提升小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時,應該注重教學的靈活性,可以利用語言、圖像、多媒體等多種方式構建方程學習的情景,從而激發小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解如何在習題中應用方程時,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小兔子吃胡蘿卜的動畫視頻:小兔子自己有25根胡蘿卜,請朋友吃完飯后,小兔子的家里還剩6根,小兔子思考自己請朋友吃了多少根胡蘿卜。教師在這里可以詢問學生:如果運用方程的方式解答此題,應該設什么為未知數。教師利用動畫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方程課程開設較晚,小學生在多年的數學學習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更擅長使用加、減、乘、除直接得到所求問題的答案,對于方程的解題方法十分不適應。
方程思想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生在正式學習方程解題之前,已經運用了多年的算數解題方式,難免會在學習方程的過程存在著數學思維定式的現象。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更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為此,小學教師在設計方程游戲環節時,應考慮到學生的此點特征,營造方程的游戲環境,讓學生在反復的方程游戲中逐漸培養方程思想。教師還應該注意方程教學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操之過急,將方程基礎知識打好,才有利于開展更深層次的方程教學。
例如:在《簡易方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設x”的游戲,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二十道方程題,十道題目為一組,并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開展“設x”的游戲,每組第一名學生需要根據所給的題目設出未知量,按照座位順序以此類推,看看哪個小組回答得又快又好,并獎勵一名印章。學生在初學方程時,通過游戲教學法反復培養設未知量的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
部分教師認為小學方程知識較為簡單,只要學生掌握好基礎的運算法則,就可以完全掌握小學方程知識,從而導致教師輕視方程教學的現象。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各個部分的數學知識承接關系極強,新知識的學習通常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然使用算術式推方程的方式進行教學,忽視培養小學生的方程思想,從而導致小學生在日后初中的方程學習中出現新舊知識銜接困難的現象。
課堂是學生與教師的課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知識。教師對于方程教學的認知主要來源于自己的教學經驗,但由于學生參與性弱,這份認知也存在著不全面、不客觀的現象。教師既要認識到方程教學的重要性,又要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此,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融入教學當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提高了課堂參與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高了方程學習的效率;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對于方程教學也有了全新的認知,改變了對于方程教學的認知。可以看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提高了方程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方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道方程應用題作為小組活動討論的主題:“小明共有15個彈力球,分給小黃多個彈力球后,又分給小紅6個彈力球,最后自己剩下6個彈力球,請問小黃得到幾個彈力球?”可以看到此道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小組中激烈地進行討論,有些學生認為應該用算數的方式進行解答,有些學生認為運用方程解答更簡單,學生在實際小組探究中發現,球被分了兩次,如果運用算數方法求已知量,需要逆向思考十分復雜,運用方程就可以直接得到方程。教師讓學生自己進行探討往往更有說服力,改變方程教學的現狀。
方程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到其重要性,通過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方程思維,促進其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