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望亭中心幼兒園 許 嬌
隨著幼兒教育工作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游戲化理念在幼兒園當中的融入日漸深入。在全人教育理念的積極引導之下,幼兒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全面結合幼兒的生長發(fā)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置滿足幼兒們學習需求、游戲需求的課程。本文將針對課程游戲化理念融入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的各項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1.有利于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游戲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孩子離不開形式多樣的游戲。俗語說:“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教師們可以結合孩子們的客觀生理特點,將有趣的游戲化課程理念融入到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充分讓孩子們在種植活動當中感受到游戲的趣味性。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涉及到了諸多的生態(tài)植物元素,能夠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意志力。所以,積極將幼兒園種植活動與游戲化理論進行緊密結合,可以順應幼兒們的喜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更加具備趣味性的活動內容,全面帶動起孩子們熱愛學習、熱愛實踐的情感。
2.有利于促進幼兒教育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幼兒教育工作往往更加注重對幼兒知識傳輸,往往忽視了孩子們對知識的運用與對社會的實踐感知,雖然孩子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不利于孩子們感知社會、感知世界,很難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當中明確提出“注重培養(yǎng)幼兒濃厚且豐富多樣的興趣、用心主動的情感態(tài)度、與環(huán)境互動的潛質、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潛質”。所以,教師們應該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要求,積極將具備趣味化、多樣化的游戲化課程與幼兒園種植活動進行緊密結合,切實讓孩子們養(yǎng)成熱愛學習、熱愛知識的習慣,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基礎上,促進幼兒教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
1.全面調動孩子們種植熱情。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開展種植課程活動的過程中,只有全面帶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才能夠保障種植活動如火如荼開展。教師們應該善于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從孩子們的客觀喜好層次出發(fā),全面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結合種植課程活動的要求以及目的,科學合理地設置出孩子們喜歡的種植活動形式,讓普通的種植活動充滿生機活力。結合幼兒園種植活動的種植形式、種植內容、種植方法細致地設置游戲,既要具備科學性也要具備趣味性。秉承“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讓孩子們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自主科學地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探索,激發(fā)起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與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玉米種植”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種植接力賽”的形式開展種植活動。因為玉米種植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便是“播種”,并且播種非常簡單,只需要讓孩子們將玉米種子放入預設好的地壟窩當中即可。那么,教師便可以讓孩子們以小組接力的形式,每個小組負責一條地壟,每個孩子負責2個地壟窩播種,以接力的形式,看看哪個小組又好又快完成播種。切實轉變傳統(tǒng)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將游戲的手段切實融入到種植教學工作當中,全面調動起孩子們的種植熱情,激發(fā)起孩子們的種植積極性與熱情。讓每個孩子們都能夠參與到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展現出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魅力。
2.強化種植科學探究效率。之所以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目的,便是讓孩子們在活動與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的種植知識,讓孩子們在實踐過程中細心觀察,并且了解不同植物生長的細節(jié)變化,全面調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驚奇感。那么教師在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有趣的游戲形式,讓孩子們全面地觀察植物的變化,并用相對正規(guī)的語言對自己觀察到的植物變化進行觀察和討論。在開展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孩子們的客觀想法和客觀思想,適當在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設置出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在開展“向日葵的一天”專題科學探究時,教師可以將“角色扮演游戲”融入到幼兒園種植活動當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引導,讓孩子們以小組的形式“觀察向日葵,并表演向日葵的一天變化”。通過問題設置“向日葵長得都是一樣的嗎?向日葵的花朵會跟著太陽轉嗎?”讓孩子們以小組的形式,在9:00、11:00、13:00、15:00、17:00等時間,觀察向日葵的轉動方向,并讓孩子們總結出一天當中向日葵的變化趨勢,第二天讓孩子們在表演向日葵的過程中,將孩子們觀察到的知識進行內化。切實讓孩子們在觀察、探究種植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感受到每一個向日葵就像每個小朋友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并且讓孩子們感受向日葵一天當中的變化,讓孩子們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實踐出真知”的思想觀念。
3.帶領孩子獲取收獲成就。客觀來說,種植的最終目的便是收獲。收獲可以幫助孩子們感受到成就感,讓孩子們自主感知“努力就有回報,勞動就有收獲”這一人生哲理。每一種植物都有不同的果實,并且收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色彩、形狀、顏色、數量都存在差異。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收獲喜悅,教師便可以引導孩子們通過“聞、摸、嘗”等形式感受到收獲的經驗,并且引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收獲的喜悅與收獲的情感。例如,本班學生們一起種植了不同品種花朵,在花朵開放季節(jié),本班便開展了“花朵標本制作”的游戲。讓每個孩子都自主地拾取凋謝的花瓣,并且發(fā)揮想象力,用不同花朵的花瓣制作剪貼畫。切實讓孩子們在感受花朵芳香、美麗的同時,通過自主創(chuàng)造與想象來收獲精彩,收獲美好,真正實現幼兒園種植課程活動的價值。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具備科學性、實踐性、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根本目標是讓孩子們在活動和實踐當中獲取各個層面的收獲。在實際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時,應該結合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將游戲課程理論融入到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利用游戲全面調動孩子們種植熱情,強化種植科學探究效率并帶領孩子獲取收獲成就。在拓展孩子們視野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