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漢城小學 闕卓敏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創設情境的方法,可以打破傳統數學課堂給學生們帶來的局限,一改以教師進行單方面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數學知識點創設具體情境并鼓勵學生們代入,幫助學生們解讀并掌握知識點,并在這個過程中使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如今小學課堂中早已普及了現代化課堂教學設備。教師應該積極把握這一優勢,學會借助現代化多媒體設備來進行數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知識點以影音等方式進行展示,讓知識點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加強學生們的理解,呈現立體化數學情境,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且具有趣味性。
在對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課《數據處理》進行學習時,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數據處理的方式和意義。教師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數據處理運用的場景及方式,并進行整理歸納,下載不同場景下各種各樣的數據處理的方式,制作幻燈片推進課堂流程。在課上教師先對數據處理的概念進行解讀,在老師的舉例和引導下認識數據,告訴學生們如何學會對數據進行提取的理論知識,分析和總結解決數據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們對于數據處理建立一個大概的概念。在學生們在腦內初步形成數據處理的方式后,教師將準備的數據處理的相關資料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們,通過幻燈片的順序帶學生們感受不同情境數據處理的差異,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數據。教師首先在幻燈片中用大字告訴學生們現在處在何種情景中,之后播放情境的影視資料,對當前情境進行基本的介紹,教師也要積極運用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影視資料想象自己所處的情境。待影視資料播放完畢,教師不關閉背景音,將影視資料中提到的數據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在幻燈片上,讓學生們既不脫離所創設的情境,又對情境中的數據有了清晰的條理并進行整體的把握,然后基于幻燈片上的分析資料展開自我思考。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數據分析的全過程,真正地進入到課堂所創設的不同情境中,通過參與不同情境的數據處理收獲領悟,全方位把握數據處理的方式,理解數據處理的意義。
情境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投入到情境中,并通過自我探索開展問題分析,在過程中不斷挖掘和思考,從而掌握教學內容。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對所創設情境有足夠的了解,能夠發現情境與知識之間的關聯,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情境的創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情境內容要從學生們的生活中提取,從生活角度對情境進行創設、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情境教學。
在師大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課《認識分數》教學過程中開展情境創設時,就要注重對情境的生活化處理,從生活中的事件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時具有熟悉感,幫助學生對分數的概念進行理解并學會舉一反三,在生活中再遇到分數時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教師在課堂上首先用畫圖和解讀概念的形式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學生將概念內容與生活中的情境結合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問:“其實,分數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有沒有同學在生活中見過分數呢?可不可以和老師分享?”然后教師對學生們進行提問,聆聽學生們對于分數的理解,以及了解分數在學生們的生活中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得較多,然后針對性地進行情境創設。從學生們的回答中,教師針對性地進行情境創設:“小明的媽媽買了8個蘋果,小明將其中3個蘋果帶到學校與好朋友分享,小明的爸爸吃了2個,小明的奶奶吃了1個,同學們想想,小明家庭成員所拿走的蘋果要怎么用分數表示呢?”分東西的事件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同學們都能很快將自己代入分蘋果的情境中,把自己當成小明然后對事件進行分析,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得出小明拿走了3/8的蘋果,小明的爸爸拿走了1/4的蘋果,小明的奶奶拿走了1/8的蘋果,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分數的概念恍然大悟。教師通過情景教學讓復雜的分數概念變成生活中常見的小事,讓學生們憑借自己的記憶和經驗去把握分數這一知識點,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
情境教學的特點是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生動,讓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自身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分析,比起單純由教師灌輸課本內容的傳統教學形式,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更像并肩而行的朋友。所以,要想使情境創設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意義,教師也必須在情境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們理解教材的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們在情境中進行創新思考,通過情境融入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課《分數乘法》的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期的學習重點,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可以用數學分數乘法運算的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這對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重要。教師在課堂中運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為學生們創設了工程施工的情境,想讓學生從解決施工隊合作中的進度問題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方法。然而,教師忽略了小學生對工程問題很少接觸,難以融入工程合作的情境中,自然難以從這個情境中去把握分數乘法運算方法。同學們在情境互動中及時把疑問反饋給教師,告訴教師自己并不能很好地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讓教師明白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正是通過學生在情境中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明白了情境創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情境創設的方向,為學生們創設更加貼近小學生活的情境。如,通過創設不同班級人數比例的調整或者是剪繩子問題這種同學們更為常見的情境,幫助學生們理解分數乘法并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與學生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互動交流,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于情境的融入狀況,判斷自己在情境中的教學方式是否妥當,加強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化人才培養需求使得情境創設被廣泛運用于小學教學,因為這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幫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從自身角度對知識點進行剖析和解讀,提取出自身最為需要的知識點,還能使得學生們的思維創造力、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得到大幅提升,為學生們未來更高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鍛煉了學生們妥善處理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