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第三初級中學校 武錄紅
在教育變革的大趨勢下,如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一直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初中數學的教育現狀,更新教法,與時俱進,帶學生走進美麗的數學花園,讓他們在觀賞數學之花的同時,及時進行拓展遷移,發掘創造性思維。
初中的孩子剛剛進入青春期,這時他們的逆反心理往往較為嚴重,更傾向于一些新鮮的事物。同時,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對未來的重要意義,因此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
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老師和家長受過去根深蒂固觀念的影響,總是認為“分數就是一切”,這就造成大多數老師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因此“這個公式很重要”,“這道題考試要考一定要記住”,諸如此類的話語常常縈繞在學生耳邊,長此以往,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消耗殆盡,學生甚至不知道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只知道老師說考試要考的一定要記住,這樣的學習方式往往是被動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依賴心理,只知道一味服從,沒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大大不利。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產生。當今社會發展勢頭迅猛,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擁有創造性思維更加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展開思考,以此增強學生的靈動性。
作為初級教育的重要學科,數學不是應試教育體系下彰顯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學科,而是一門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的學科。要想真正意義上學好數學,就必須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一定的創新性思維。而創新性思維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逐漸獲得的,在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就必須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只有擁有創造性思維,才能保障學生在日后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要知道教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前進路上的引導者,不要把自己擺在太高的位置,對學生盛氣凌人,長此以往,融洽的課堂氛圍得以創建。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很好地放松心情,打開思想的包袱,學習熱情顯著提高,進而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供學生選擇,在考試命題時多注入開放性問題,同時建立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生交流經驗,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此提高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這樣他們在優良的學習環境中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中學時期,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旺盛,因此教師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不管孩子們提出什么不切實際的想法,先不要忙著否定,而是試著讓學生說說自己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多多運用啟發式教學。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積極和學生展開互動,把課堂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獨立解決問題,并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便學生回答得不正確,但因為他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了,也要給予肯定。誠然,初中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極其重要,因為數學是一個嚴謹的學科,任何結論的推導都需要用到邏輯性思維,是科技創新必不可少的,但非邏輯性思維同樣不可缺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越來越先進,所以要時刻培養學生敢于向傳統提出質疑的精神。在平時舉辦的如數學競賽、藝術節等活動中,對有創新能力的學生要提出表揚,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采用以上方法一定能塑造學生的創造性個性。
(1)進行推測與假設訓練
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道題無論運用順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都不能找到解題方式的現象,而這時,我們就可以根據平時解題的經驗推測可能的結果,然后通過代入的方法加以驗證,也可以將題目中的未知條件都假設成相同的數量,再或者把一個未知條件假設成已知條件,從而使題目中隱藏的數量關系變得簡單明了,這是推測與假設方法在解題中的巨大優勢。平時要多訓練諸如此類的題目,加強學生推測與假設的訓練。
(2)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又名求異思維,其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形式,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一方面,培養發散思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對某種事物進行全方位分析,得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現行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列問題、統計與概率問題、幾何中的數形結合問題,都要求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多方面綜合考慮;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打破傳統枷鎖,另辟蹊徑,換一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如:在解決幾何問題時,往往面臨已知條件不足的現象,這時我們可以轉化思路,梯形求不了轉換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求不了轉換成三角形。
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展開論述,指出了創造性思維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培養初中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法,希望能夠讓當前初中生的教育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