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明珠學校 初寧寧
元認知是一個人對自身的總體認知,是人對自己全面認識、自我發覺、自我培養、自我發現、自我評價以及自我改善的一系列過程。初中教育里,初中生對于元認知的接受程度將直接關系他們的學習接受程度,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元認知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數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差異。
關于元認知的相關知識,簡潔地說即為如何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轉化為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的一種技巧。對于初中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應該把學生的思維通過思維策略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自我轉變和加強,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思維上的影響和變化。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傳統的“自我提問、自我引導”的方式,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之前,首先引導學生發起自我提問和反思,例如“從已知條件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基礎的結論?”“如果我想求得未知數,那么我應該先通過已知條件求出什么有用的條件?”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獨立思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進行雙向推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準確地確定自己解題的目標和目的,從而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學生對自己解題的過程將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和監控。學生在解題的時候能夠不斷地提醒自己:“是否還有已知條件沒有被我使用到?”“每一個解題步驟是否合理,得出的其他條件是否是正確的?”“求得的條件是否是正確的?可以證明嗎?”“這道題為什么使用這種步驟?”……這種思維方式讓學生通過變相提問自己來把注意力從問題本身轉化到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我提問上,對于解題難度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好處。這種過程即為學生元認知的把控過程。
元認知的能力訓練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元認知的認知反思,其二是元認知的監控能力。這種能力即為在學生學習或解題的過程中對自己思維方式的把控,時刻反思“我的思維方式是否是正確的?我是否用了最好的思維方法?”這樣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是最好的或者是錯誤的,他們能夠及時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調控,找到其他的思考方法或者想到老師曾經教授過的方法,而不是繼續使用錯誤的思維方法。因此,通過對學生元認知思考的把控能力的訓練,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關于元認知的思考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來進行認知的監控。在每天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我們應該通過組織學習小組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學后反思和小結,促使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總結,教師應該多做鼓勵和指導,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總結和指導。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使用的正確的解題方式,教師應該加以鼓勵并總結成功的經驗,引導并鼓勵孩子繼續使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于錯誤的思考方式,教師應該加以總結,找到錯誤的原因,并指導學生改正錯誤的思維方式,給學生建立自信心,并訓練學生培養更好的思維方法,對錯誤的方法加以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聯想和想象,多反思、多回顧。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什么方法來驗證我的想法是否正確”“我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哪種解題方法更好一點”“其他同學是否有比我更好的解題方法,怎樣學習其他同學的好方法”等等。通過總結、回顧以及反思的過程,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通過提高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加強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好堅實的思維基礎和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種提升人的抽象思維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方式和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在初中階段,通過對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進行發掘和培養極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涯,學生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和認識并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時刻把控,能夠有效地提高思考能力、改善思維方式,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成績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為學生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思考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