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實驗中學 朱長海
在“滿堂灌”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常常出現“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差”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及時突破“滿堂灌”教學模式的藩籬,主動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進而使他們攀登數學知識的高峰。下面,本文將對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研究。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一古語強調了預習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的預習效果較為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自律性較差,不能自覺主動地預習新知,也不能有效地梳理新知。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還不利于他們充分地掌握所學知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去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這樣一來,數學學困生在數學學優生的幫助下就會突破數學難題;懶惰的學生在勤奮的學生的帶動下,就會變得積極主動。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之前,就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一節內容進行合作預習。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下節課我們將要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節是重難點內容,你們需要利用課前時間對這一節的內容進行預習。下面老師公布合作預習的分組名單。”于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合作預習的名單,一共有5個小組,第一小組的成員是慧慧、悠悠、彩彩等人;第二小組的成員是靜靜、梅梅、芳芳等人;第三小組的成員是雯雯、妮妮、燕燕等人,……各個小組在課下就《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有關內容進行合作預習。等上課的時候,教師讓各個小組的組長匯報預習成果。這樣的方法充分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一些新穎的學習方法猶如春筍般涌現出來。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其靈活、新穎、高效等優點以及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眾多學校的推崇。將小組合作學習法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能動性,還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奧秘的時候,可以揚起小組合作學習的風帆,駕駛數學教學之舟,以此助力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矩形的性質與判定》的教學中,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矩形的性質與判定》。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課的有關內容進行探究與討論。”其次,教師以合理性、均衡性、靈活性為原則,以合作、共贏、互助、共進為理念,以學生的學習特點、思維能力、交往能力等因素為依據,把學生分成“揚帆起航組、精益求精組、展翅高飛組”等若干個小組。再次,各個小組就本節課的相關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在揚帆起航組中,有的學生就矩形的對稱性發言:“矩形這一平面圖形不僅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還具有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有的學生就矩形的對角線發言:“矩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在精益求精組中,有的學生就矩形的角發言:“矩形的四個角不是銳角,不是鈍角,而是直角。”還有的學生就矩形的邊發言:“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總之,各個小組的學生都就本節課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踴躍發言。
復習對于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一些學生對復習不感興趣,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獲得較高的學習效果,還會阻礙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此時,教師使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學生的復習活動融合起來,就有利于提高學生復習舊知的興趣。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了《菱形的性質與判定》后,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菱形的性質與判定》。這一課時是學習重點。請你們在課下以小組的形式對這一課時的相關內容進行復習。”其次,教師把合作復習的分組名單告訴學生,并對學生說:“這次分組有6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組長。各個小組的組長需要帶領本組的成員對本節課的有關內容進行復習。等下節課的時候,組長需要對本組的復習情況進行匯報。”于是,組長組織本組的成員,對本節課的有關內容進行復習。等上課的時候,教師讓各個小組的組長匯報本組的復習情況。第一小組的組長說:“我們復習了菱形的定義、菱形的性質以及菱形的應用。在復習的過程中,杰杰、明明、蘭蘭等人表現得十分積極。”第二小組的組長說:“我們不僅復習了菱形的概念、菱形的性質等內容,還對相關的數學題目進行了總結。”第三小組的組長說:“我們對菱形的定義、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菱形的性質以及應用等內容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還繪制了思維導圖。”……總之,各個小組的組長都就本節課的有關內容進行了積極匯報。如此一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進行復習的興趣,還能為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生機。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課前預習之中,提高學生預習效果、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用于課后復習之中,提高學生復習興趣等方式,使數學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渾然一體,和諧共生,從而為數學教學注入了不竭動力,進而為學生插上了“合作學習”的翅膀,使他們在數學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