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qū)崗埠農場崗埠中心小學 朱 兵
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不僅要具備基本知識,還需具備技能、情感、適應社會能力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等綜合品質。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并存的學科,滲透核心素養(yǎng)可讓學生基于理性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即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更是小學數學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小學生年齡偏小,思維正從直觀形象到抽象邏輯方向轉換,正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黃金期。再加上小學生在了解事物方面缺少主動性,而數學知識也有顯著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等特點,因而需要培養(yǎng)動腦想象能力,借此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空間觀念奠定良好基礎。以《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展開豐富想象,例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現實生活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二者有何聯系。由于接近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判斷。學生會結合自身經驗想象,從小小的文具盒到高樓大廈,從教室到生活,自然而然展現空間觀念。教師在教學中還可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和想象,使現實和知識相連接,當學生處于龐大的空間環(huán)境中發(fā)揮想象和聯想,由此就能深刻地認識事物特征。數學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現代教育具有顯著的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和三維演示等特點,一定程度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此類教學情境生動逼真,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圓》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可借助多媒體Flash設計“小螞蟻找水源”游戲,一只口渴難耐的螞蟻得知在距離自己3厘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處水源,問:“小螞蟻該去哪里找水呢?”學生的興趣瞬間被這個問題所吸引,紛紛借助直尺在練習本上畫出水源地點。實踐體驗結束后和其他學生相互交流意見,數學教師則運用多媒體動畫為學生直觀演示小螞蟻尋找水源路線。先在屏幕畫出一個圓,再借助點的運動展現圓的形成。學生在教師的直觀演示中能發(fā)現將距離圓心3厘米區(qū)域內的點都圍起來就能形成一個圓,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圓的特征和概念,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掃清空間想象和具體直觀之間的障礙,增強空間想象能力。
常言道:“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問題是學生提取知識和追求真理以及增強技能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生年齡偏小,注意力較易被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如果教師依舊運用枯燥的教學方式引入知識,必然會造成在數學課堂越來越沉默,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而教師應積極構建寬松和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消除學生因學習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而產生的焦慮感、壓抑感和緊張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求知信念。教師在設問時應緊貼學生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并結合實際情況,誘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真正想要提問。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為例,教師先在黑板上分別寫出“1÷2=?”“2÷4=?”“4÷8=?”三個式子,之后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從三個式子中看出什么嗎?”有學生回答道:“如果從商不變的規(guī)律分析可發(fā)現上面三個式子答案都是0.5”。部分學生則根據分數和除法關系得出商不變。數學教師讓學生運用涂色和折紙等動手操作活動歸納總結出分數的性質知識。為了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或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呢?”由此讓學生發(fā)現不管是商不變的性質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二者內容在語言描寫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因而需教師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設置的問題應基于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結合學生求知欲強和好奇心旺盛等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年、月、日》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可借助當前小學生廣為熟知的動畫片人物引入:“喜洋洋今年12歲,但它才度過3個生日,這究竟是為何?”借此問題活躍學生大腦思維并探究月份有哪些奧秘,使學生帶著求知的心態(tài)跟隨教師展開學習。再例如學習“百分數”相關知識時,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一包白糖,之后在水杯中添加白糖,探究放入多少量的白糖才能使白水變甜。緊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分數表示加入白糖的量和純凈水的量并運用所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是100”的知識思考白糖和糖水的比重,由此深入理解百分數的含義。
高效課堂并非只有學生一人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相互協(xié)作配合才能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也極力倡導合作、參與、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形式,改變傳統(tǒng)被動式學習和學生注意力分散現狀,促使學生在相互學習中發(fā)揚團結合作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該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但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輕技能現象,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成為課堂配角,而教師則占據課堂主體地位,正是這種本末倒置的課堂現狀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的。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成為靚麗的風景線,充分凸顯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重要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相關知識為例,數學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將圓切割成多個小扇形并拼接成學過的圖形,思考該圖形和圓形有何關系。部分學生可能無法完成上述操作或思考存在疑惑,此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小組成員歸納總結不同意見,其中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角度闡述,最終可得出圓可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并得出與長方形關系的結論,再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毫無疑問,數學的精髓即數學思想,當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后,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就會更簡易,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目前小學數學教師傾向于灌輸數學知識,擔心學生沒有掌握足夠知識而影響考試成績,正是這種應試理念導致學生學習過于僵化,雖然掌握數學知識,但不知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尤其數學知識有著顯著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征,需要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技巧性問題,所以體現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尤為重要。同樣以“圓的面積”相關知識為例,當學生已得知轉化計算面積公式后,數學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供學生思考:“求陰影部分面積為多少?”學生經思考分析后回答求解方法,數學教師驗證學生方法并在多媒體屏幕上演示將大三角轉移到上面或將小陰影轉移到下面,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轉化思想,深化學生理解。小學數學要引導學生對自身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即自己如何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題中運用技巧和思維方式。必要時可為學生設計相關涵蓋數學思想方法的題目,讓學生在解題中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能感悟到題目中蘊含的數學規(guī)律和思想方法,達到深化學習目的。
總之,核心素養(yǎng)是各個學科教師重點教學任務之一,更是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技能素質。尤其是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之一,需要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站在數學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