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常州路小學 王 蘭
小學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階段,它可以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注重對小學生進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為它是21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這時教師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應該從影響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因素出發,然后去尋求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策略。接下來筆者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數學意識就是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的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和操作,因此學生是否具有數學意識是影響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首要因素。
當學生產生了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意識時,他們就需要進行思考,這些問題到底可以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去解決,用哪種數學知識才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數學邏輯思維,從而在有效的思考中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它是影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次要因素。
在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們的數學意識,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的創設,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就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創設了如下生活化情境:小紅和小明是鄰居,他們兩家都剛剛完成裝修,小紅和小明都說自己的家比對方的家漂亮,并且誰也不服誰。同學們,你們來當一下裁判,看看哪個人的家更漂亮。接下來筆者就向學生展示了兩家的圖片,并將裝修時的數據記錄下來以供學生進行參考,其中就存在著小數。這時學生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裝修與小數之間的關系,當他們下次再遇到裝修問題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產生用小數知識進行解決的想法。
在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就能夠減輕自己的思考負擔,直接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計算,從而找到最為簡單的解決問題方案。而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這時教師就可以精心選擇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的主動探究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進行《高速山東——乘法運算律》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需要讓學生認識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優勢,因而就在黑板上出了兩組對比算式:(36×25)×4=?36×(25×4)=?12×(100+5)=?12×100+12×5=?接下來筆者就將學生分成兩組去進行計算。一組計算兩組對比算式中的第一個算式,另一組則計算第二個算式,看哪一組計算得快。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接下來筆者就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探究這兩種運算律的使用規則。筆者提出兩個問題:(1)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區別在哪里?(2)它們在什么情況下才能進行運用?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
在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最后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意識,還是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這些都屬于理論層面上的知識,學生要想靈活地進行應用還是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多為學生舉辦一些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他們靈活地對知識進行運用。
例如:在進行了《奇異的克隆牛——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課堂教學之后,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基本的運算法則,這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回家后每人都幫父母去買一次東西。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進行價錢的計算,然后對比售貨員所計算的價錢,看兩者是否一致。當價錢一致的時候,也就說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有所掌握,而當價錢不一致的時候,學生需要找出出錯的原因,并及時進行改正。筆者要求學生將此次買東西的過程以報告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就可以督促他們很好地完成實踐活動,從而有效培養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讓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起來,但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開始,然后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后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只要教師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終將會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