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思穎 張笑


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金融發展提供了創新活力。國內外商業銀行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投資力度。本文對金融科技對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以及商業銀行現有金融科技布局進行分析,探索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方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ve been deeply integrated with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ing innovative vitality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mmercial banks at home and abroad continue to increase fintech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inte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nking business and the existing fintech layout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explo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intech in commercial banks.
關鍵詞: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
Key words: financial technology;digital trans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F832.3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6-0142-03
1? 金融科技對銀行業務發展影響深遠
“金融科技”是由金融與科技的動態融合,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由花旗銀行發起的“金融服務技術聯盟”項目。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將其定義為:科技為金融業帶來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和產品,從而影響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目前金融科技主要包括數字支付、網絡貸款、智能投顧等,以及在金融服務前端產品和后臺技術中廣泛采用的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移動智能網絡等科技手段。
金融科技重塑商業銀行的經營邏輯和發展生態。推動IT系統架構從集中式轉變為分布式業務;推動服務流程從產品中心轉變為客戶中心;推動金融生態場景從個體孤島轉變為平臺共享;推動銀行運行邏輯從資產為王轉變為數據驅動;推動組織文化從封閉固化轉變為開放創新;推動員工結構從資源變現轉變為專業制勝。
金融科技已引起銀行家的高度重視。央行易綱行長指出:未來全球金融的增長點在金融科技,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金融科技。《2018年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顯示,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提升銀行信息化建設水平,適應金融科技浪潮等已成為銀行家共識。在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中,各家銀行也多次提到發展金融科技。其中,招商銀行提及次數最多,共70次;其次為建設銀行,共54次;再次是中信銀行,共25次。同時,許多銀行家也關注信息科技風險,強調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展戰略和科技路線圖指引,盲目發展的金融科技也很可能將銀行帶入最后的“滑鐵盧”。總的來看,金融科技發展對于銀行來說已成為業內共識。
2? 商業銀行加速金融科技布局
為加快銀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優化業務結構,以及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各家銀行都在加速布局和投入。
信息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8年,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整體下降,但科技領域的支出不降反升。國有大行中,交行2018年科技投入增長6.1%,中行確保每年科技創新投入不少于上年營收的1%。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和招行科技投入最大。其中,平安銀行2018年IT資本性支出25.75億元,同比增長82%;年末科技人員近6000人,增長超過44%。同時,平安銀行制定了IT三年(2019-2021)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三年整體科技能力進入股份制銀行第一梯隊”的目標。招行成立金融科技學院,啟動全方位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全年信息科技投入65.02億元,增長35.17%;招行董事會決定將“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額度由“上年稅前利潤的1%”提升至“上年營業收入的1%”,并且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體預算額度原則上不低于上一年營收的3.5%。光大銀行將每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由“凈利潤的1%”提升至“凈利潤的2%”。浦發銀行科技人員數量2402人,比2017年增長50%。
金融科技子公司布局提速。截至2019年6月,已有十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潮流開始于股份制銀行,并迅速蔓延至國有大行,其中也有城商行加入。一方面,金融科技業務有別于銀行傳統業務,獨立化運作有助于迅速提升專業化管理優勢、研發優勢、激勵機制等;另一方面,子公司的防火墻設置和保密機制加強,小型金融機構更易接受。可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潮”正在來臨。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可分為為合資型和全資持有型。外部合資型是以銀行為控股股東,通過和外部機構共同出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例如,興業數金是由興業銀行與興業財富、高偉達軟件、福建新大陸、深圳金證共同出資設立。除此以外,光大科技是由光大集團、光大銀行共同發起設立;金融壹賬通是由平安集團孵化而來。而建行、工行、中行三家國有大行均采用全資控股形式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從產品體系來看,目前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從前臺、中臺、后臺三個層面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并且多數以提供云服務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內容。一是通過智能認證、客戶識別等提供高效、精準的前臺服務;二是通過搭建起存、貸、匯款等支付平臺、業務系統,保障智能、敏捷的中臺運營;三是通過構建IT架構和技術平臺,支撐業務流程,打造安全、穩定的后臺支持。通過戰略規劃、流程優化、整體咨詢等提供企業運營的全流程服務。
從發展路徑來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一般遵循由內到外的發展軌跡。成立之初,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以服務本集團及集團內部的子公司為主要業務,隨著逐漸發展成熟,開始拓展到同業服務,實現技術輸出。例如,興業數金成立初期主要服務興業集團內部和集團客戶,目前客戶涵蓋了中小銀行、非銀機構、政府與公共服務、產業互聯網參與者等,科技輸出簽約合作銀行數超過了350家。同樣,作為首家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國有大行,建行將建信金融戰略目標設置為打造完全市場化的金融科技力量,致力于為同業、戰略伙伴提供優質的金融科技服務。成立后僅一年左右,建信金融開始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服務,并已與多家同業達成合作意向。
3? 銀行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容易受到傳統發展思維、組織結構及專業人才方面的制約,應當充分發揮其在客戶管理及風控體系方面的固有優勢,制定適合且有效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應當優先強化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同時選擇切入場景、大數據風控、智能化、應用云化等方向,各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實踐,找準痛點,準確把握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逐漸升級架構,配合組織變革,用開放的心態迎接科技新時代的到來。
3.1 優化頂層設計與體制機制建設
擁有良好的機制和優秀的人才是競爭力的基礎,商業銀行需要轉變金融科技發展思維,加強科技和業務融合,跨條線、跨部門協同協作,形成輕型化、敏捷化的組織架構。注重金融科技的融合應用,以打造科技平臺的方式整合銀行現有數據、資源以及服務,使科技部門在銀行驅動和決策的地位不斷提升,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限,形成金融科技發展的良好生態。同時,通過組建專門的金融科技發展事業部,成立具有金融科技知識和專業管理經驗的人才團隊,推動全行金融科技統一推動和規劃,加速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戰略布局。
3.2 利用科技賦能智能化客戶服務
商業銀行要通過金融科技切入場景獲客,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留住客戶。《規劃》強調了金融科技的“賦能”作用。商業銀行需要重點規劃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渠道經營體系、與民生領域深度融合的金融場景、以及開放互聯的輕型化金融服務模式。面向客戶體驗設計個性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基于創新客戶認知技術和風險管理技術,優化信貸融資服務能力,并通過敏捷產品研發機制提升創新研發質量和效率,打造差異化、場景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能力。如,7×24的無人智能網點、便捷的移動支付、遠程視頻智能面審、語音機器人客服、無縫嵌入各類場景的Open-API開放平臺等。目前已有多家商業銀行利用場景化獲客手段開展業務。比如,招行初步搭建了各類場景的用戶生態體系,“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已構建15個超千萬的客戶場景。興業銀行啟動“好興動”平臺建設,探索基于各類消費場景的零售業務經營模式,優化客戶的旅程體驗。浦發銀行依托API和II、III類賬戶進行外部平臺連接,將金融服務廣泛融入互聯網場景。
3.3 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數據管理
大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對商業銀行智能化轉型發展的驅動作用越發凸顯。《規劃》重點強調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推動作用,商業銀行應運用好大數據,破除不同金融業態的數據壁壘,優化金融科技適配性,再造數據使用管理流程,運用大數據技術使商業銀行轉變為數字化服務范式。一是通過搜集客戶的信用、交易等行為數據,描繪用戶畫像標簽,智能營銷實現精準獲客。平安集團采用“平安腦”智能金融交叉銷售后,當年客均合同數增長8.9%。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實現智能風控,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將智能風控嵌入業務流程,提升風險防控的及時性。持續加大網絡安全管理力度,健全網絡安全技術防護體系,提升重大網絡攻擊的全面掌控和聯合處置能力。基于智能風控技術,光大銀行創設了網絡融資系列產品“隨心貸”,截至2019年初,服務客戶已超2300萬。三是改造客戶管理流程和銀行柜面服務系統,改善客戶體驗。金融壹賬通推出“智能財富管家”,整合客戶百萬級行為數據,構建客戶畫像智能識別系統,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資產配置方案。興業銀行的“智能柜臺”、招商銀行的“未來銀行”等,解決傳統銀行痛點,降低成本的同時效率大幅提高。
3.4 建設平臺打造流程銀行
金融科技助力商業銀行轉型的核心路徑是打造流程銀行,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建立快速反饋機制,實現產品創新。一是構建基于云技術的基礎設施平臺。招商銀行打造了“小企業E+業賬戶和產品體系,以及產融協同的供應鏈財資管理平臺,開發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信息流、資金流等一體化數據。二是推動數字化流程改造。通過數字化互動設計、強化APP功能、引入智能投顧等實現精準營銷,提升客戶體驗,強化全渠道整合。三是引入平衡記分卡等方法進行內部架構、制度的調整,帶動全行數字化轉型意識,建立新型企業文化。四是不斷強化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巨頭跨界合作,建立全方位數字化銀行生態系統。
3.5 加強監管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金融科技發展在鼓勵商業銀行進行技術創新與范式轉變的同時,還需要適度有效的金融監管。《規劃》首次大篇幅提出加大金融審慎力度,強調進行穿透式監管。這需要銀行業做好與監管系統對接,一方面提前規范數據標準,建立完善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監管框架,保證監管數據特別是時效性高的動態數據的報送質量,另一方面應加快完善金融科技風險監測體系,確保金融科技產品和應用的把控,應對穿透式監管。此外,商業銀行實現快速有效的數字化轉型,還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金融科技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信用服務體系、金融行業標準等方面的有力支撐。商業銀行應不斷推動行業內溝通機制建設,以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參考文獻:
[1]楊曉麗,孫凌杉.基于金融產業鏈的科技金融發展研究——蘇州模式的借鑒與啟示[J].科學管理研究,2015(2):52-55.
[2]陳國紅.科技讓金融更開放——金融科技驅動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銀行家,2017(01):40-41.
[3]文巧甜.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創新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9,310(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