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峰 廉明 李敏

摘要:通過資料收集和實地調研,對陜南某縣H村精準扶貧的實踐現狀進行研究,探討精準扶貧的困境,并從多個方面提出精準扶貧的對策,構建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Abstract: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 village of a county in southern Shaanxi is studied, the pligh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proposed from multiple aspects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關鍵詞:貧困;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Key words: poverty;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long-term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6-0073-02
0? 引言
扶貧開發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了鞏固扶貧成果、進一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之后成為國家戰略[1]。精準扶貧主要是指針對不同地區和農戶,采用科學手段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的治貧方式[2]。目前,對農村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的研究和實踐較多[3-7],但對陜南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研究較少[8-9]。論文對陜南某縣H村進行實地調研和分析,研究農村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1? 基本情況
H村地處我國秦嶺腹地,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該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其位于縣城以北10km,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533戶2144人。村總面積24km2,其中耕地面積3917畝,林地面積25300畝。2017年末人均純收入9351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4376元。
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5戶481人,2016年已脫貧38戶144人,2017年脫貧79戶287人,未脫貧28戶50人,全村貧困發生率0.3%,致貧原因主要是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落后和因病等原因導致(圖1)。
2? 精準扶貧的實踐
2.1 產業扶貧促發展
近年來H村積極發展產業興村戰略,全方位增加群眾收入。創新實施“三種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一是金融扶貧“三帶四聯”模式:通過金融扶貧,帶聯118戶貧困戶每年分紅46.76萬元,貧困戶每年收入3960元。二是企業帶動扶持模式:引進某生態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上億元發展種養殖一體化項目,種植構樹2000畝,套種中藥材2000畝、繁育黑豬1500頭,真正實現了“種植、加工、養殖”一體化的產業路子。三是黨建領航模式:通過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手把手、一對一的帶領貧困戶發展產業,包組包戶包基地,保證了每戶都有長、中、短產業。
2.2 科技扶貧注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關鍵。H村注重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依托市內高校資源和對口包扶單位大力開展科技扶貧、科技興村。某學院根據對口扶貧安排,委托校內高級農藝師、高級實驗師以及園林專家等為當地群眾開展核桃、板栗、水雜果等林木冬季科管培訓,現場指導群眾果樹冬季剪枝、防凍、追肥等相關知識,促進和坪村特色林木的科學管理水平,使該村不少群眾收益。2017年該學院撥付產業發展資金18萬元,縣學生資助中心撥付資金6萬元,縣扶貧局撥付產業發展資金50萬元,扶持板栗核桃提質增效園2000畝,給貧困戶發放養殖周轉資金,通過扶持資金,讓貧困戶養殖有原料、種苗有資金、回收有保障,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農戶流轉土地得租金,工廠勞務得薪金,黑豬養殖得補助,養殖回收有保障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路子。
2.3 基礎設施換新顏
強化基礎設施,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易地搬遷貧困戶44戶,并對房屋進行統一裝修,對分散供養的五保戶房屋進行重建,保障全村農戶住房安全;大力實施農村供水管網工程、確保人畜安全飲水,2017年全村飲水管網提升403戶4.3萬m2,新修截水壩3個、蓄水池21個760m3,安全飲水全覆蓋;加強道路建設、提升交通條件,共完成水泥路加寬5.8km,油路反砂修復1.5km;堅持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安裝路燈,修建便民橋和垃圾處理站,使村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3? 精準扶貧的困境
3.1 產業扶貧后勁不足
目前H村的產業發展項目主要以構樹種植、中藥材種植、黑豬養殖和光伏發電等為主,產業發展項目較少,而陜南地區發展中藥材和黑豬養殖等項目的農村又較多,就導致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各個村莊農業產業項目趨同、價格不高;其次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度不高。H村主要以第一產業的種植、養殖為主,農產品深加工環節較薄弱,缺乏專業的加工技術、產業工人和市場分析能力,農商轉化率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增收緩慢;再者是第三產業發展弱,農業觀光等項目沒有發展起來,無法形成三產聯動。
3.2 貧困戶主動脫貧的意識不強
貧困戶由于文化程度較低,再加上疾病、沒技術、交通落后和思想保守等各種原因,主動脫貧、積極脫貧的意愿不是很強烈,個別農戶存在“等、靠、要”和“你讓我脫貧”的思想,對政府和相關包扶單位的依賴程度較高;其次是存在小農意識。部分農戶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脫貧和發家致富奔小康的眼光,“你幫我脫貧”的現象仍然存在。
3.3 社會力量的參與度不夠
通過近年來對口幫扶等工作的開展,部分貧困戶已經脫貧,并且開始致富奔小康,但仍有部分貧困戶需要繼續扶持,而且剩余貧困戶的扶貧難度也較大。從目前來看,依靠政府推動對口幫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民間社會力量介入的較少。由于農村經濟規模較小,再加上對農、林特產品等的宣傳力度較弱,社會資本積極主動參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意愿不高,貧困群眾依托企業發展的機會較少,農企聯合的氛圍還有待加強。
4? 精準扶貧的對策
4.1 深化產業扶貧力度
產業是脫貧的重要依托,也是貧困群眾抱團致富的有效途徑。雖然H村目前在產業脫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農、林特產品大都以初級農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因此,要深化產業扶貧力度,繼續引進有一定地域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加大對農、林特產品的深度開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并依托互聯網+等創新模式積極培育市內外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產銷一體化,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4.2 繼續強化精神扶貧
扶貧先扶志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現階段要對貧困戶進行正面的宣傳引導,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通過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文化教育等形式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擺脫“等靠要”的想法,增強他們自我求變、光榮脫貧的信心,引導他們轉變觀念、積極脫貧、努力致富,由“輸血”式扶貧逐漸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4.3 提高社會力量的參與度
精準扶貧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政府不僅需要做好稅收減免、優惠貸款等扶貧的激勵機制,更要積極宣傳引導社會各方加入到脫貧攻堅的戰役中來。鼓勵省內金融機構、高等院校、NGO組織、企業、愛心人士等關心精準扶貧工作,使他們全方位參與到精準扶貧中,并在強化結對幫扶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指導、教育幫扶、提供崗位、搭建平臺等多種形式推動扶貧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飛.內蒙古地區精準扶貧減貧效果后評價研究[D].內蒙古工業大學,2019:37-50.
[2]張玲,杜一鳴.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01):87-89.
[3]宋延兵.構建精準脫貧長效機制——張家口市萬全區下西灣村精準扶貧經驗[J].經濟論壇,2017(07):56-57.
[4]耿軍會,孫璐.河北省深度貧困縣金融精準扶貧脫貧的長效機制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9(12):105-107.
[5]張梅.菏澤市精準扶貧的實施現狀及長效機制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01):10-11,79.
[6]梁修全.湖北保康: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9(07):61-65.
[7]尹文文.濟南市C區農村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7:20-23.
[8]張雪,王怡,李新紅.以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政府精準扶貧績效評價分析——基于商洛丹鳳縣的調查問卷[J].遼寧農業科學,2019(01):45-48.
[9]劉龍龍,王穎,鄧淑紅.全域旅游視角下秦巴山區旅游精準扶貧研究——以商洛市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9,31(02):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