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曉琦 溫萌 杜俊艷 陶 慧 姜德民 劉軒 謝振榮 李芳 王穎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逐年增加,老年人醫療和照顧的問題日益增多,老年人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護需求也越來越顯著。以目前國內的養老現狀作為出發點,依據SWOT分析法從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遇、威脅4個層面深入分析醫養結合模式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而從培養模式、目標、課程體系構建、校企合作等方面對醫養結合中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創新思考。
[關? ? 鍵? ?詞]? SWOT方法;醫養結合;中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30-02
在老年人口劇增的背景下,根據我國民政部發表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和《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大于60周歲人口數量已達2.22億,占人口總數的16.1%。因此,我國養老問題迫在眉睫。醫養結合是近幾年在全社會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是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整合[1],實現醫療護理與養老相融合的一站式養老模式。而中醫護理技術“簡、廉、宜”的特點正適用于一般性疾病照護,特別是對老年病,更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中醫藥職業院校應該率先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去,培養出中醫特色養老服務的人才,加速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一、基于SWOT方法的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現狀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2],用來確定企業內部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外部的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遇,克服或減少內部弱點,化解外部威脅,從而使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能夠有機結合。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并制訂相應的發展計劃及對策等。
(一)優勢分析
1.有效解決床位短缺問題
目前我國有390萬張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3],社區醫院和私立醫院患者稀少[4],結合醫養模式,養老機構可以充分利用社區醫院閑置的床位和資源,有效解決床位短缺問題。
2.專業醫護人員提供療護
首先,醫養結合對老年人疾病針對性強,專業的醫護人員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和綜合性的醫療服務[5]。其次,還可以為生活自理的老人提供個性化、科學化的健康指導,提升健康水平[6]。
3.國家多項政策支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醫養結合的重視程度提升,2013年9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相關意見》,為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為醫養結合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4.中醫藥發揮獨特作用
我國傳統中醫藥理論沿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在治病、養生、保健、康復等多方面都具有特色和優勢,中醫把養生和疾病治療相結合,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醫療”與“養生”的結合,這種結合與當前我國醫養結合產業內涵高度契合[7]。
(二)劣勢分析
1.資金缺乏,基礎醫療養老設施不足
醫養結合的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8],其一是老年人自身所繳納的醫療費用,其二是政策的補貼支持。但在現今社會,政府的少量補貼,使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對養老產業發展而言,這種現象已難以匹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的巨大需求。
2.醫護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能薄弱
醫療工作者數量嚴重不足是醫養結合進行中的一大難題。據統計,預計到2050年醫護人員需求量增長到678萬人[9],但是我國目前養老機構中長期護理人員僅有22萬人。護士普遍缺乏中醫護理專業知識,從而影響護理質量。
(三)機遇分析
1.養老觀念的轉變為醫養結合提供市場
老年人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傳統養老模式,開始考慮接受養老機構服務,對機構養老的質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2.中醫體系帶動醫養結合的發展
調查顯示,超過80%的老人對引入中醫藥健康保健持有非常支持或者支持的態度,而老年人期望引入中醫服務項目[13]。再結合國外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用我國特色中醫體系把醫養結合不斷豐富,制定出一個符合中國現狀的特色醫養結合理論體系[10]。
(四)威脅分析
1.老年人支付能力弱
隨著養老質量的提升而來的問題就是養老費用的提高。研究顯示[11],現在或未來發生的護理費用,僅有1/5的老人能夠完全支付,對老年人尤其是沒有收入來源的老人,這將是一個極大的負擔[12]。
2.社會養老服務業市場不成熟
我國的養老產業的發展相對其他國家比較緩慢,其晚發展了大約20年。目前國內對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運作方式、規模、相關產品以及價格定位都沒有明確的標準,缺乏市場調研[13]。因此,對老年群眾而言我國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二、醫養結合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思考
(一)培養模式內涵全面
醫養結合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醫養結合”的理念和指導下,以突出中醫護理技術治療與養生的特點,推行全方位育人的培養模式。人才培養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滿足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二)培養目標精準定位
醫養結合中醫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有老年護理保健、中醫康復養生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規,能勝任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工作崗位的中醫護理應用型人才。
(三)課程體系構建專業
在近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在醫養結合模式推動下,鼓勵職業院校、普通高校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專業課程,因此高校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不能簡單地從中醫護理專業、健康管理專業等課程體系中解構出一些課程,要本著“以老年人為中心、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培養為基礎、兼顧醫養結合機構管理能力培養”的原則重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遵循本專業培養的是針對老年群體兼顧醫療和中醫養老服務的專業人才的原則。
(四)校企合作保駕護航
職業教育應主動與養老院、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校企合作,將行業、企業標準引入課程標準,將老年性疾病的中醫診療、預防與保健養生等融入課堂教學,將中醫學徒制貫穿養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實行集中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習,突出學生在實踐環節的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行業或企業也可以為學校提供中醫護理師資、設備等支撐,使人才培養在各個方面得到保障。
(五)打通層級培養通道
職業院校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主動與中醫藥學院或開設養老服務專業的本科院校尋求分段培養的合作關系。可以與國外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尋求合作。學生在國內完成專科程度的學習,考核通過后去國外進行更高層次的深造,學習國外先進的養老服務和管理理念和經驗,再提煉中醫護理技術精髓,使兩者有機結合,更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我及社會認同感,帶來招生、就業的雙向良性循環。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提出改變了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分離的現狀,整合了兩種資源,實現了醫療和養老的合作共享[14]。在此背景下,醫養結合中醫護理專業的應時而生更有利于開展老年健康與服務,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中醫藥特色。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人才培養模式還有待多渠道探索,進行更深層次的創新思考。
參考文獻:
[1]李碩.城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5.
[2]海因茨·韋里克,馬克·V·坎尼斯.管理學:全球化、創新與創業視角[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129-132.
[3]尚振坤,李鳳河.論機構養老資源的分配方式與社會工作評估機制的建立[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3(10):13-17.
[4]賀買宏,王林,賀加,等.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狀況及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3):198.
[5]劉穩,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9(11):815-822.
[6]周穎穎,薛興利.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機構養老的新選擇:醫養結合[J].經濟論壇,2016,9(7):92-95.
[7]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83-89.
[8]袁曉航.“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創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9]宋春玲.我國老年長期護理人才需求預測與供給政策探析[J].中國民政,2013(5):32-34.
[10][11]王林.不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成本及效用比較分析[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7.
[12]林鑫,吳善玉.基于SWOT方法的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現狀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0):10-11,13.
[13][14]楊彬,王啟帆,王智博,等.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SWOT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8,24(19):28-30,37.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