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霞 曾令富
[摘? ? ? ? ? ?要]? 通過作者所在崗位的實際工作積累,結合目前國家對BIM應用技術人才的要求,根據各類技能大賽對參賽選手的技能要求,將近3年來職業院校BIM應用技能大賽的命題規則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探索職業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途徑,借助1+X證書的政策引領,靈活機動地應用技能大賽與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結合點更新教學觀念,從建設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方面入手,探索一套書證融通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關? ? 鍵? ?詞]? 1+X證書;技能大賽;書證融通;“課、證、崗、賽”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52-02
中國制造將走向世界,職業教育將迎來新時代,職業技能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中國制造的生力軍,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和輸出的主陣地,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規格的人才?教學手段的創新是必由之路,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使職業教育的技能目標與企業的實際技術要求無縫對接,實現“所學為所用”。
一、結合1+X證書的政策引領,以賽促教
1+X證書的政策引領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X個證書如何取得?X技術技能證書的含金量怎么才能保證?這是職業院校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如何探索一套靈活機動的人才培養方案,有效銜接技能大賽與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結合點,使大賽成為獲取職業技能證的一條通道,就技能而言,參加大賽的獲獎選手,其技能水平是可以滿足某些崗位對新技術人才的要求的,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在開展前期可以和職業技能崗位對接,和對應的主管部門對接,求得大賽的平臺更加寬廣,大賽更加公平公正,不但使比賽技術含量提高、政策貫徹執行徹底,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因為參賽選手獲得不同級別獎項的同時,如果能和相應的崗位技能證銜接,這無疑是其求學道路上的一個亮點,從時間上來說,縮短了課程和崗位之間的通道,不論是學生還是學校層面,都將獲得巨大的提升,這也是推廣BIM技術的絕佳途徑。
二、教學模式創新發展,從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開始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宗旨和導向,新時期的職業教育要彰顯時代的特色,符合時代的需求,就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建設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方面入手,探索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融通,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尤其是在書證結合時代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揉進新元素、新信息等實用價值很高的方案,目前,政策導向也剛剛頒布,許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還沒有將X技能證書的相關導向滲透進去,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還沒來得及將證書與學分有機結合,課程內容應根據職業特點設置,課程設置需有效解決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學觀念上要做到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等問題,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不同形式的實訓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轉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由“演員”向“導演”轉變。
三、產教協同發展,共同育人
校方創建具備師資培養、科研合作、學生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多合一”功能個公共實訓基地。以專業教師、校外導師和管理教師的“三師并重”建設為切入點,以企業、企業家、企業文化的“三企入?!比宋木衽嘤L點,構建三師三企業的創業教育體系。爭取形成專業群,從師資隊伍、實踐教學、教學改革等方面詳細研究,通過市場調研、企業調研、個別訪談、學生回訪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將來要從事的專業。建設省級“校企合作共同體”,打造產教融合基地,注重創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以往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共建實訓基地等基礎上,鼓勵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管理和學生培養中,校企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組建教師團隊、共享教學資源、共同管理培養質量。學院提供人才、技術、項目,優質合作提供場地、設備,創建具備師資培養、科研合作、學生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多合一”功能公共實訓基地。針對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對技術有巨大需求的實際,院校著眼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成果轉化,為企業提供形式多樣的技術服務。在服務企業生產和技術革新、推動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促進學生從“學校人”向“職業人”
轉變。
四、書證融通,靈活學分制的應用
“書證融通”需要學分的靈活應用為前提,沒有靈活的學分管理機制,書證想融通就會障礙重重,試想一個專業有三十至四十門課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課程模塊,每門課程對應不同的學分,按照傳統的人才培養辦法,要修得一定的學分才能達到要求。但是對參加某種大賽或者參加崗位技能競賽的學生,既要去修正常的學分,又要攻克比賽的難點,不論是時間還是精力,現實情況下都是不能滿足的,其實目前各類大賽,其綜合程度之高,技能要求之嚴格,可以說是遠遠超過某些單門課程的要求,甚至可以說是涵蓋了某個專業的絕大部分知識點,學校期望學生在技能大賽中成績突出,又要讓學生科學分必修,何不嘗試相關課程學分與技能大賽成績掛鉤?靈活機動地控制學分,為參賽學生開出綠色通道,使其免走彎路,免去重復的低效投入,而是把時間騰出來去攻克更高更強的挑戰,這對專業建設而言,將是一大提高。
國家開放大學的學分銀行制體系是我國職業教育普遍認同的學分管理辦法,我們可以嘗試效仿其精髓。在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架構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結合專業特點、新技術在本行業的應用推廣,深度探索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新型專業,嘗試靈活的教學模式,一邊探索教學改革、一邊參加大賽,育賽結合、書證融通,切實有效地將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到與時代同步,與新技術一起奔跑。在BIM建模證書的引領下,嘗試踐行X證書的取得途徑,為高職院校學生探索多條崗位技能通道。
參考文獻:
[1]陳忠源.基于BIM技術的應用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之構建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0):221-223.
[2]張倉,謝萬萍.BIM技術在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科技視界,2016(25):24-25.
[3]璩媛媛.BIM技術在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居舍,2018(20):232,255.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