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早霞
[摘? ? ? ? ? ?要]? 介紹“雨課堂”的教學功能,分析“雨課堂”的教學特征,探究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雨課堂”的應用適應性、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及創新型學習評價方法三個方面分析“雨課堂”在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關? ? 鍵? ?詞]? 雨課堂;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應用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56-02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快速深入發展,促使各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對我國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隨著國內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傳統課堂上引入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并借助其探索混合式教學的發展途徑,以適應現代學生學習習慣、學習需求的變化,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已成為時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1]。
一、“雨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一款集微信與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于一體的網絡智能教學工具。它借助PowerPoint、微信和自身的配套插件,成功構建了一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移動化學習環境[2]。
(一)教師與學生課前—課上—課后全過程互動
利用“雨課堂”在線教學平臺,課前教師可以設置預習環節,即提前將部分學習資料推送到學生手機上,學生通過微信即可隨時隨地打開資料進行自主預習、與教師交流,為后面的課堂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課上教師可以設置現場調查、在線答題、現場統計、發送點評、發彈幕到投影屏幕等教學環節與學生展開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課后教師可以圍繞課上所教內容設置課后測試或課外練習環節,并推送給學生,以便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鞏固課上所學內容。
(二)多樣授課形式,實時監控課堂教學效果
在“雨課堂”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借助“不懂”按鈕、幕彈互動和實時答題等功能來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即教師在講解某一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按下“不懂”鍵,或發彈幕到投影屏幕,教師根據“不懂”的數量和發彈幕情況就可了解學生對所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或教師在講完某一知識點時,可以出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現場作答,作答結果馬上就會匯集到教師的手機上,形成統計數據,方便教師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2]。
(三)全周期數據采集實現全過程教學評價
“雨課堂”數據采集功能覆蓋課前—課上—課后每一個教學環節,課前能實時記錄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反饋到教師的手機上,方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明確課堂講授的重點、難點,進而更加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課上能實時記錄學生的簽到、答題、討論、投票、“不懂”等情況,教師根據數據統計隨時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如課堂參與度、課上專注度及知識點掌握情況等信息);課后能實時記錄學生的復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后測試結果或課后練習情況可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借助“雨課堂”全周期數據采集功能,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實施評價,使學生的學習評價結果變得更加客觀、準確。
二、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原因
(一)缺乏有效監督,預習、復習任務執行率低
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教學,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就必須要求他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如課前能自主查閱大量資料、自主預習相關基礎知識,課后能積極主動練習課上所學技能。然而,由于生源質量問題,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普遍較差,再加上傳統課程教學模式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使課程預習、復習任務的執行情況很不理想。
(二)教學形式單一,課堂學習效果差
在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授課形式比較單一,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低頭看手機”成為課堂普遍現象,課堂學習效果較差。即使有的高職院校在上課之前強行讓學生把手機集中放置在某個特定的地方,但依然不能有效改變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窘況,只是原來的“低頭族”變成了“講話族”“游離族”或“睡覺族”而已,治標不治本,課堂學習效果仍然不理想。
(三)學習評價方式重結果、輕過程,不夠公正
在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一般以學生的作業質量為主要依據,再適當結合平時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來進行評學。但事實上,我們有許多設計作業是以小組形式且需要課后完成的,但是缺乏有效的過程監督,讓某些平時比較懶惰的學生“有空子可鉆”,他們或找人代做,或借其他班學生的作業來湊數,或跟在好學生后面混日子,最終順利通過考核,甚至有部分人還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對那些努力付出的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所以這種以作業質量為主的“重結果、輕過程”式的學習評價方法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三、“雨課堂”應用于高職服裝設計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綜觀“雨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不難發現“雨課堂”在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較高。
(一)“雨課堂”操作簡單、推行成本低,應用適應性強
“雨課堂”是借助微信和PowerPoint實現師生課前—課上—課后的全面互動,而這兩個軟件都屬于師生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常規軟件,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不高,學生也容易上手,適合人群廣泛,且推行成本低,應用適應性強。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將“雨課堂”應用于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通過課前、課后的資料推送和有效監督,改善傳統教學中學生預習、復習任務執行效果差的狀況;另一方面,課上的實時答題、現場投票、彈幕到投影屏幕等功能大大豐富了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使原本干擾學生課堂學習的手機華麗轉身為學習工具,有效解決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的問題,成功變“低頭族”為“抬頭族”,促使課堂學習效率顯著提高。由此可見,基于“雨課堂”的高職服裝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三)創新型學習評價方法,使評學更具公正性
“雨課堂”的數據統計覆蓋學生課前—課上—課后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大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掌握學生課前—課上—課后每一個環節的學習情況,進而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作出合理、準確的評價,變傳統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以學生作業質量為主要依據的“結果式學習評價”為“過程式學習評價”,使評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結語
“雨課堂”作為現代化智能教學工具,應用于現代高職服裝設計教學中非但可行,且具有顯著優勢。但授課者要想最大限度地運用“雨課堂”的各項功能,則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嘗試和研究。相信隨著“雨課堂”各項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升級,定會為高職服裝設計教學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娜.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市場研究,2017(12):11.
[2]聶淼,劉煒.移動學習理論下“雨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4):29.
[3]鄧亮.基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105-108.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