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茹 王俏
[摘? ? ? ? ? ?要]? 協同理論支持下的全民閱讀教育推廣已成為圖書館、國家新聞出版署(以下簡稱新聞出版署)等公共文化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它有利于優化全民閱讀教育系統工程的完善,搭建新聞出版署與圖書館等子系統的協同機制,有利于以頂層設計、管理服務、推廣模式完善為主要方式完善閱讀教育系統工程。
[關? ? 鍵? ?詞]? 協同理論;全民閱讀教育;推廣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52.17? ?? [文獻標志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00-02
全民閱讀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各項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政府、文化機構等多個子系統的協同合作。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全民閱讀教育協調機制,部門組織的參與全民閱讀教育推廣的能力還未被完全開發,對如何推進全民閱讀教育推廣,各部門還未形成有效的合力[1]。本文基于協同理論的核心思想,分析在文化治理環境下新聞出版署與圖書館參與全民閱讀教育推廣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協同理論,從理念、機制、方式三個方面論述兩大部門參與全民閱讀教育的推廣策略,為我國全民閱讀教育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一、全民閱讀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一)全民閱讀教育活動的發展現狀
全民閱讀教育活動是深化文化改革、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在2014至2018年連續五次將全民閱讀教育寫入報告內容,在內容上將“倡導全民閱讀工作”改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全民閱讀教育已成為一項中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2019年組織實施的“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2018年數字化閱讀是我國城鄉居民在閱讀方面共同存在的趨勢,我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仍保持著提升勢頭[2],但仍有近四成的成年國民對自身閱讀量并不滿意。
(二)全民閱讀教育活動面臨的問題
(1)缺乏專門的法律保障。從目前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制定來看,我國閱讀推廣體系并不完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雖已出臺,但只是一個框架,僅對框架進行粗淺描述,缺少法律保障來開展長效機制的實施。(2)基礎設施不完善。我國大多數圖書館僅是按照傳統圖書館閱讀、借閱模式運行,提供活動開展的場所,未能很好地規劃如何使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教育系統工程中發揮引領、示范、指導作用,吸引廣大讀者走進圖書館[3]。(3)閱讀保障力度有待加強。我國現階段全民閱讀教育法律法規中對經費資金的規定較少,缺少專門的經費預算安排以及明確的經費投入標準。
二、新聞出版署與圖書館協同推進全民閱讀教育推廣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協同理論
協同理論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Hermann Haken于1971年提出,哈肯把協同學看作是關于各子系統協同工作之學,致力于研究系統結構性轉變和變化規律,達到從“無序”到“有序”的狀態[4]。當一個社會系統或一種生態系統自組織化程度越高,越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
(二)可行性
全民閱讀教育作為一項復雜、開放的長期建設性社會系統工程,其參與主體是廣泛的,涉及政府各部門及相關行業。全民閱讀教育工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加強多個主體部門之間的協作與溝通,消除系統中存在的不穩定性,使各部門之間不再是獨立的子系統,需在本職崗位發揮作用的同時,團結協作將各部門力量加以整合,從而達到協同效應的1+1>2效果。
(三)必要性
全民閱讀教育作為需要全民參與的復雜性系統工程,隨機的不確定性使各參與主體會隨著時間和外部條件的變化而相互影響、相互優化。把協同理論引入全民閱讀教育系統工程,可對圖書館發展以及解決新聞出版署等公共文化領域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啟示,形成文化系統的整體性,達到社會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目的。
(四)子系統
首先,政府在全民閱讀教育的推廣過程中承擔著倡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政府應以其權威性、影響力,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統籌調度相關社會資源,明確好不同部門的分工,保障全民閱讀教育的建設有序進行,推進全民閱讀教育朝著科學化、制度化、常態化的方向發展[5]。
其次,圖書館作為大眾文化資源及公眾閱讀場所的免費提供者,它既是全民閱讀教育中信息的傳遞者,又是閱讀空間的提供者。目前,我國圖書館讀者到館率較低,讀者擁護力度不足,如何改善圖書館的現狀,讓更多的國民親近圖書館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6]。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中介效應,提供更多的交互體驗,與讀者建立親密關系,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群體推出相關的閱讀推廣服務。
此外,全民閱讀教育的核心是讀書、文化接受與傳播。新聞出版署應對全民閱讀教育的主流方向進行引導,出版社從源頭上決定了閱讀內容的整體,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核心,推出符合大眾閱讀興趣的圖書。
三、新聞出版署與圖書館協同推進全民閱讀教育的策略
(一)頂層設計的統籌與優化
(1)注重相互借力。在全民閱讀教育的領導問題上,應成立一個統籌各個部委、各個行業的協調機構,避免因行業壁壘所造成統籌不到位的現象。(2)優化制度設計。探索建立長效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在人員、經費、資源等方面作長期規劃的基礎上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或中長期工作計劃。(3)可設立國家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具體管理單位全面負責,使全民閱讀教育由多部門協同參與向常態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達到整體協同狀態。
(二)管理服務的融合與提升
(1)共創文化精品。新聞出版署從源頭上推動全民閱讀教育的開展,努力推動精品讀物的培育宣傳;圖書館推廣品牌活動,打造具有館藏特色或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動,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2)共推閱讀活動,面對突擊性新聞事件,應攜手各個部門迅速響應事件內容。(3)把與新聞出版署、圖書館等有關的媒體資源、基礎設施工作力量都賦予責任來協同推進全民閱讀教育。
(三)以用戶為中心,實施分級閱讀指導
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加讀者閱讀的快樂和對書籍的熱愛是培養國民閱讀習慣的核心重點。(1)提升閱讀興趣。通過成立兒童或班級讀書會,以讀物推薦、引領閱讀的方式,吸引每一位活動參與者主動學習。(2)豐富閱讀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VR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可使閱讀更加生動有趣。(3)完善微信平臺的構建及傳播內容的拓展,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有目的地指引并推薦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培養兒童的閱讀接受能力,讓他們進行快樂閱讀并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推廣作為政府教育、文化建設、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術界、圖書館界、新聞出版界的大力倡導與推進。近年來,我國閱讀推廣工作逐漸開展,許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蘇州等地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新聞出版署、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部門協同推動我國全民閱讀教育系統工程的不斷完善,助力于全民閱讀教育更加有序、有力、有效地實施。
參考文獻:
[1]王余光.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5.
[2]劉彬.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6.2%,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EB/OL].[2019-03-17].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421/c1013-31041115.html.
[3]范并思.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體系[J].圖書館建設,2018(4):53-56.
[4]張華夏.系統哲學三大定律:烏杰《系統哲學》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7-142.
[5]譚小軍.數字時代全民閱讀立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6]劉光容,張蘭,黃曉菁,等.圖書館社會合作動力機制研究:基于協同理論的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7):26-30.
編輯 馬燕萍